范仲淹与中华民族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仲淹与中华民族精神 范仲淹与中华民族精神郭学信 提要:范仲淹之所以久负盛誉,美名不衰,除了他光辉的政治业绩和文学成就外,最主要 的还在于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特质.本文从孝亲,爱民,爱国的仁爱精 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秉公去私,廉洁自守的无私精神等3个方面对范仲淹的精 神文化品格加以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范仲淹中华民族精神分析 作者郭学信,山东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邮政编码252059). 在中围古代杰出的士人知识分子群体中,范仲 淹无论从人品和处事上都受到世人高度称赞,被奉 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而为万世所敬 仰.北宋着名政治家王安石在《祭范颍州仲淹文》 中称赞说:”呜呼吾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 节无疵.”…金人元好问在《范文正公真赞》中更 是对其推崇备至,说他”其材,其量,其忠,一身 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 问,盖不一二见.”清大学士纪昀在《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中称其”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 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毛 泽东在《讲堂录》中也给予范仲淹以高度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思想 品德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 如孑L,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 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北宋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 藩.” 自古以来,对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帝王 将相,英雄伟人,政治家,思想家代不乏人,然而 能在历史上享有广泛而深远影响者,却寥寥无几. 范仲淹千百年来能受到世人的称赞,盛誉经久不 衰,这是一个值得深人探究的历史文化现象.笔者 认为,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高的评价,成为广 158 大人民群众所景仰的人物,除了他光辉的政治业绩 和文学成就外,最主要的还在于他身上体现了中华 民族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特质.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也是非常 复杂的.同样,在范仲淹身上体现和反映出来的中 华民族精神也是多层面的. 一 ,孝亲,爱民,爱国的仁爱精神 “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的核 心和根本,它包括诸多道德范畴,其基本精神就是 “爱人”.儒家的”爱人”,首先是”爱亲”,爱 与自己有血亲关系的人.所以孔子讲:”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l2l’’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30 类似的说法还有像孟子所说的”仁之实,事亲是 也”,”亲亲,仁也”l5】,”未有仁而遗其亲者 也”l6】,以及苟子所说的”仁,爱也,故亲”【. 对此朱熹《孟子集注》这样诠释说:”仁主于爱, 而爱莫切于事亲……故仁义之道,其用至广,而其 实不越于事亲从兄之间.盖良心之发,最为切近而 精实者.”先秦儒家非常重视仁与亲的关系,并把 爱亲作为仁的根本.《论语?学而》篇中曾记载孑L 子弟子有子的话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 范仲淹与中华民族精神 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 长为弟(悌),父母兄长都是自己的亲人,因而所 谓孝弟为仁之本,实际上也就是说爱亲为仁之本.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有仁爱之心,必须首先要有 孝悌之心,一个人如果连爱亲的仁爱之心都没有, 那么也就谈不上对他人的爱了.仁心虽为人性所固 有,然”其初发而可见者为孝弟,故培养仁心当自 孝弟始.而孝弟之道,则贵能推广而成为通行于人 群之大道”. “爱自亲始.”儒家正是从这种爱亲的仁爱之 心出发,产生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泛爱众”的爱民 精神.对此,孔子在与弟子的对话中有明确的论 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l9J’’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Jm】 “子张问仁于孑L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 惠.恭而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一’J川孔子这些论述,都是儒 家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泛爱众精神的具体表 现.而当把这种宗法社会的孝亲原则再推行于国家 社会时,这种家庭道德规范的亲,又和社会政治领 域中的”忠”巧妙地吻合了,这又产生了忠君爱国 的思想.因为血缘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是家国一体, 家国同构,个人,家庭与国家是有机联结在一起 的整体,家庭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家庭关系的扩 大,国家关系,君臣关系不过是家庭关系,父子关 系的一种延伸.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建筑 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 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 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l1所以《孝经?广扬名 章》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 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孔 子的话更是言简意赅:”孝慈,则忠.”l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