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種間關係 關係 甲生物 乙生物 範例 互利共生 獲利 獲利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義務性) 螞蟻和蚜蟲(非義務性) 片利共生 獲利 無影響 著生植物和大樹(長期接觸) 鳥槽於大樹(非長期接觸) 互容 無影響 無影響 樹上不同食性動物 抗生 無影響 受害 渦鞭毛藻對魚類 寄生 獲利 受害 蛔蟲寄生人類 捕食 獲利 受害 老鷹抓小雞 剝削 獲利 受害 杜鵑鳥將卵寄生於他鳥槽中 競爭 優勝劣敗 適者生存 同種生物間之競爭食物、配 偶等 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裡,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各種生物種群,相互結合所形成的一種結構單元,其彼此間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簡單的說,棲息於一天然區域內的生物,能相互調節而造成的群體,稱為生物群落。 例如在一池塘中除了水蚤種群外,還有各種魚類及其它浮游動植物。而水蚤以藻類為食,其本身又成為魚類的良好餌料,水生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於水中供其他動植物利用,分解者分解生物屍體及排放廢物,而這些不同的種群,就構成了一個群落。 群落的形成 任何一個生物群落的形成,需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在此時段中,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存與繁衍,有賴於整個生物群落的穩定。生物群落之演化形成之趨勢,是要增加生物成員間之協調及共存,而使得整個生物群落獲得較大的穩定性。 生物群落的組成及結構 生物群落的組成基於食物鏈的關係可分成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生物群落的要素劃可分成(1)分類部份群落(植物及動物)(2)機能部份群落(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3)結構部份群落(空間、季節等)。而三種部份群落又可再細分,一直到該生物群落中單值種的集合(種群)。 生物群落的結構 生物群落有簡單及複雜之分,簡單者如荒漠植被,最複雜者如熱帶雨林。群落結構依其組成份子分成優勢的顯要份子及一般的從屬份子。顯要份子又稱為優勢種,能抵抗外在環境的不利因子,同時能轉變能量,使自己成為食物之主要來源。從屬份子又稱為依賴份子,生長於顯要份子之下方。 生物群落的分層 生物群落的結構若表現在垂直分佈的變化,稱之為分層現象,如森林群落依次可分成:地下層、地面層、草本植物層、灌木層及喬木層。 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一個區域內,原有的生物群落,經過一定的發展時期和環境因素的改變,而由另一新的群落所取代,稱為群落演替或生態消長。如地衣--蘚苔--草本--灌木--喬木--森林群落的發展有其規律性,其原則如下: 1. 群落的演替有一定次序的改變過程及方向,其結果是可預期。 2. 演替是因群落改變物理環境所造成的。 3. 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最穩定的生物群落。 群落演替過程,基本上可區分成先鋒時期、過渡時期、顛峰時期。如上之消長過程,一旦森林形成,如長年外觀上少有顯著變化,此穩定群落稱為顛峰群落或極相。 生態平衡的觀念 當在一生態系中其能量與物質的輸入與輸出當維持恆常狀態時可謂之「生態平衡。為維持生態系的平衡,如下要件是必須的: 一、能量及資源必須得以在系統中有效流動及充分循環 生態系中的能源係來自太陽能及地球中的能礦如化石燃料等。太陽能似乎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但地球中的能礦卻可與時耗盡。再生性的能源,如森林、水力等,經營得當則可生生不息,否則將造成生態惡果。 二、環境載荷量(Carrying capacity)不能超限 在一空間內所能承受的量謂之載荷量。由於地球的資源及空間有限,人類不能漫無止境,為所欲為的取用資源。 因此,人口數必須有其極限所在,否則地球中再生性資源也不及滿足人口的成長需求,更何況非再生資源。 三、生物歧異度或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應予保持 在一棲地內,不同生物變化的度量謂之「生物歧異度」。由於生態系中每一種物種都扮演不同的功能與角色,生物若其歧異度大則比較可以適應未來環境變遷所帶來的衝理。不同的變種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當逆境來臨時,生物較能適應下來。不同種之間亦較能互相牽制,也會因相剋或掠取而互相消長以達成最終的共同互利,進而維持族群間數量與品質問的平衡。 所以生態平衡是一種極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在平衡條件下,有機體數目最大、生物量最大、生產力也最大,種群比例適宜。 造成生態失衡的原因 一個生態系的平衡乃是能量與物質隨時空而變化,其輸入及輸出達到動態平衡。然而,當此生態系受到人為或自然的衝擊,肇致該系統中能量與物質輸入及輸出的失衡此謂之「生態失衡」。舉例言之,一個湖泊可謂一生態系。湖泊中的浮游性植物及藻類,利用陽光及上流所帶來的營養鹽製造醣類,並成為小蝦的食物。小蝦子的生長提供了小魚的食物,然後小魚給大魚吃掉,大魚再被肉食性動物捕食。由浮游植物之行光合作用到大魚的成長,期間能量轉化多次,若它們之間之消長速率一定,則此湖泊之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 T_JSFPSA -001-2022_全麦面包_标准.pdf VIP
-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特高压电力管廊盾构隧道结构施工及运营期验收评估标准》.pdf VIP
- 15、推理综合 举一反三 2024—2025学年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 教学课件PPT.pptx VIP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matlab课件(西工大-孙蓬).pptx
- 香港上市(IPO)全流程介绍(最完整版).pdf VIP
- 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全部[整理].doc VIP
- 09S302雨水斗选用及安装图集(清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