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有感
101305218 徐悦天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之一,我喜欢他深沉冷静的文字,那种低调中带有一种无懈可击般的气势,让我的心灵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震撼与感动。关于他的思想,有太多深刻的东西可以研究,但是现在我所学习的东西还不太多,我的知识还太浅薄,我仅能从他的那部最富盛名的著作《罪与罚》中,感受他的深刻思想与艺术魅力。
    陀氏的书我仅仅看了这一本《罪与罚》,看了两遍,第一遍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跑步,读完一个小时就感到有些疲倦,但是确实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精彩最耐读的一本。令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那段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杀老太婆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以及杀死老太婆后去拿钱的时候,又突然回过头朝已经死去的老太婆身上砍了几刀,才去拿钱,此时老太婆的妹妹外出返回,他又在慌乱中砍死了她,炉火纯青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到像是看一场心理犯罪电影,那些令人震撼的画面。这一段仅仅在小说的前段部分,但已经是小说的转折点,小说从此转向一个“罪与罚”的世界,转向主人公心灵赎罪的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第二遍阅读,感觉有些深刻了。以下是我第二遍阅读后的感受。
    小说开头就点到了一个季节,“七月初一个酷热异常的傍晚”,炎热的七月,人的情绪会变得有些异常,奠定了小说一种烦闷,抑郁,紧张,灰色的基调。接着,就是彼得堡暗无天日的惨淡景: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陀氏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沙皇统治下的京城彼得堡那种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拉斯科尔尼科夫,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动不动就发火,情绪紧张,仿佛犯了忧郁症。他常常深思得出神,爱孤独,甚至怕见任何人”, “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他有着一个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他建构出一个学说: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不愿像在小酒馆结识的官员马尔梅拉多夫那样任人宰割,便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就是老太婆的异母妹妹莉扎维塔。他内心深处的理想抱负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达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传票,惊恐万分,后知是为追交欠款时才松了口气。他在离开时无意中听到警官谈论昨晚凶杀案,紧张得昏厥过去,引起警官注意。他清醒后回到家里就卧床不起,几天不省人事,后来病情有所好转。他杀人后, 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之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他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关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杀人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双重人格所导致的。“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