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产种类远没有生物复杂,建立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为学术界所认可的、简明扼要的遗产分类阶元系统,应当是不很困难的。 第三个原则是遗产分类的每个阶元都要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同一阶层的分类标准要相同,不同的标准只能在次一阶层中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分类的混乱。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根据动物的运动介质这个标准,将动物划分为陆上、水里和空中三大类。这种分类尽管很粗疏,但它在同一阶层的分类标准是相同的,因而它是自成体系和条理清晰的。 反观遗产学界的遗产分类,《世界遗产公约》将遗产划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个单元,其下一个阶层的遗产下分别被划分为三个单元。由于找不出统一的分类标准来区分该阶层诸遗产单元,这些遗产单元间就很容易存在交叉和重叠的现象。 世界遗产究竟应当如何分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要对世界遗产进行分类?答案当然是: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好世界遗产。因此,世界遗产分类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根据遗产的不同保存现状,以便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更好地保护好遗产。 那么,世界遗产有那几种保存状况呢? 1.自然遗产 在自然遗产的范畴中,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遗产差异最大。有生命的自然遗产具有位置运动或空间延展的特点,其外部性态还往往还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无生命的自然遗产,其空间位置相对于地球来说是近于静止的,只有很缓慢的难以被察觉的变化。对于这两种遗产来说,其保护的方法和保护条件也是不同的,前者更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后者却相对稳定,环境变化等因素对遗产保存状况的影响很小。 因此,我们可以以是否有生命为标准将自然遗产划分为两大类: (1)“生物遗产” (2)“地学遗产” 2.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是其最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无固定形态与有固定形态的差别,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者就是所谓“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是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各社群为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需要的具有社会性、凝固性和典型性的行为,它是被各地区和社群视为其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包括了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等。 (1)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它是人类行为创造的在物质遗留,如城镇、村落、宫殿、庙宇、陵墓、工厂、器物、艺术品等。这些物质有不同的保存状态。 遗址: 有些遗留有的在历史上就已经废弃,成为了历史的陈迹,考古学上的“遗址” 就属于这类遗产。 建筑和构筑物 有的遗产虽然失去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它却屹立在地表,被作为其他用途或作为历史名胜而存在,已经中断了原宗教活动的寺庙建筑、已经弃置或被改作它用的城堡、已经废弃不再生产的工厂等都属于这类遗产。 文化景观? 有的遗产至今还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功能和文化传统,并随着时代的推移,继续在发生着变化,古今重叠且文化延续的城镇和村落,至今仍在实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作坊、农庄、牧场,从古至今教团组织一直延续的寺庙等,应当都属于这类遗产。 该类遗产因人类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改变,它介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 附:合理的遗产分类阶元表 自然遗产: (1)地学遗产 ①地史遗产 ②地质遗产 ③地貌遗产 (2)生物遗产 ①动物遗产 ②植物遗产 (3)自然景观 2、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 ①遗址 ②建筑和构筑物 (2)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产业、工艺 ②风俗、节庆 ③音乐、演艺 ④宗教、信仰 (3)文化景观 在《世界遗产公约》之类的文件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关于世界遗产的价值,《公约》反复强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等等。这种表述正确吗?学哲学的同学可以从哲学价值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表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新的见解。 注:日本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奈良真实性文件》就是他们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对国际法规所作的贡献。 上面,我们以《世界遗产公约》为例,就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进行了说明。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留心思考,研究课题随处都可以找到。 我们今后在学习、实践和旅行的过程中,要养成随时随地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检索有关资料,以解决这些问题。发问加上联想(类比),是我们提出研究课题和解决这些课题的重要方式。 读书可以随时发现问题,旅行照样也可以发现问题。例如: (1)斗拱的起源和功能? (2)枫树在南方族群中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苗族鼓藏节杀牛要用枫树做成的架子?为什么苗族的房屋最主要的柱子(放祖先牌位)也要用枫树? 牛——枫树——祖先——房子 联想:苗族枫树传说--?蝴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