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能够专心用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讓孩子能夠專心用功   陳雅萍(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239期) ?人本的朋友們好:   我有個小五的兒子,只要我的態度嚴一點,他的功課表現就好,不嚴的話,就走樣,孩子自己也覺得困擾,甚至提出要我在他準備考試之前先罵他一下,讓他專心,我說:「爸爸並不想用罵的方式提醒你要用功專心,但或許可以幫你禱告。」 ?   我希望孩子能找到好方法,讓自己的表現穩定一點,不是因為我的態度才去用功。我試用過好多方法教孩子唸書,總是不理想。儘管拼命想幫孩子,但我知道功課是一時,學習態度才是永遠的。其實我更擔心的是,孩子的自信心是不是早就被我摧毀了,因為我之前使用負面管教的方式太多年了。我到底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呢? ? 親愛的爸爸:   你真的是位相當用心的爸爸,當孩子要求你在考試前先罵他一下,讓他專心時,你竟然能擋得住這樣的誘惑,沒有急著去嚴格督導他,反而只是安慰他:「爸爸並不想用罵的方式提醒你要用功專心,但或許可以幫你禱告。」你這個回應有深刻的意義:一、安慰了孩子,讓他知道你是願意幫他的;二、讓他明白你堅持不願意罵他,因為他不應該被罵;三、讓無法專心唸書這件事回到本質上去處理,而不是讓孩子繞過真實的學習問題,仰賴別人的責罵來逼迫自己專心。 ?   能做到這樣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你很擔心孩子的課業表現的,卻能夠按捺未發,實在是了不起。 ?   你說︰「我希望孩子能找到好方法,讓自己的表現穩定一點,不是因為我的態度。」這句話更令人感動,我想你已警覺到:「一個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罵才能專心的孩子,其實是一個放棄了主體性的人。」基於這個警覺,才會想到「孩子的自信心是不是早就被我摧毀了,因為我之前使用負面管教的方式太多年了。」這樣的反省,會讓人有點沉重,但也是調整親子關係、重建孩子自信的重要契機。 ?   「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不管是為了探索世界,還是發揮潛能,對於「學習」,我們有一種天生的熱情,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認為學習不是外塑的,而是內發的,是人生而俱來的內發成長動力。教學者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為學習者設置良好的學習環境,誘發學習者自行學習。如果你擔心過去的負面管教讓孩子變得消極,沒有自信,以致於要仰賴別人的責罵才能督促自己,那麼,現在立即調整就好。   ?怎麼做呢? 誠懇的跟孩子道歉: 要告訴孩子我們真正的心情與想法,表達我們對他的心疼與歉意,包括談談我們思想的轉變,這點尤其重要。我們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體性、自主的人,不能不提供他思想,當孩子問︰「為什麼你不罵我了?」我們就得認真的跟他討論,為何我們現在相信「罵」只會使人退卻;當他質疑「那你以前為什麼罵我?」我們必須誠懇的跟他致歉,說明人是會犯錯的,包括爸爸在內,那時候會用罵的,是因為不夠會,不是不愛他,現在弄清楚了,不願意再傷到他,所以願意很認真的調整自己。 ?  通常孩子最在意的是我們愛不愛他,當他了解到我們願意為了他而認真面對自己的錯或不足時,他便了解我們是何等的愛他了。有了這個深刻被愛的信心,孩子的學習態度一定會翻轉。誠如我們因為愛孩子,所以知錯必改,孩子在被愛得夠了,得到足夠的心理支持,自然會產生改變的力量。 ? 二、關於孩子面對課業無法專心的問題   第一是:檢查一下,孩子讀書的地方,是不是一個容易讓人專心的環境,盡量使容易誘發他分心的因素排除,讓讀書的地方成為一個舒服、單純的地方。   第二:跟孩子聊一下,讓他檢視一下自己分心的原因,是感覺課業太難而焦慮嗎?還是因為運動、玩得不夠,心情、身體很煩躁?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困境,協助孩子釐清困擾,孩子才比較有能力覺察自己,我們也才知道真正該幫的是什麼。   第三、可以幫孩子客觀紀錄他唸書或做功課的狀況,看專注多久是他目前做得到的,協助他依自己的實際狀況,安排適時的休息;如果覺得他需要休息的頻率很高,可以搭配「練專注」的練習,從眼前一個物件開始練習,先讓自己發鬆,然後凝聚心思,專心細緻的關照它,一旦察覺自己心緒跑掉了,就停下來,記錄一下可以專注多久,每次只要能稍微拉長一下專注的時間就很好。整個過程不是要達到什麼,而是要讓孩子有空下來體驗專注的機會,或許他就能平移這樣的經驗到他的課業學習上,幫助自己能更穩下來,重要的前提,是絕對不可以操之過急,慢慢體驗就好。 ?  最後,請不要自己孤軍奮戰,記得找支援,例如自己快不行的時候,找媽媽接手,如果對於練習專注還想更深入了解,則可以參考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的「快樂新父母」有聲書中「陪孩子練專注」的單元。    ?人本教育基金會敬上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239期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