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区间隧道的施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⒉工程实例 ⑴新街口—珠江路区间联络通道  该区段位于闹市区,旁通道的位置位于中山路长江路路口,采用地面加固对交通的影响较大,原设计采用冻结法施工,工期预计3个半月。  考虑到缩短工期的需要,改为顶管法,如图5-49所示。 图5-49 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横剖图(尺寸单位:mm) ⑵张府园—新街口区间联络通道  该区间土层中又含水量较大的砂性土层,为缩短工期,采用加固土体竖井矿山法施工。  联络通道位于中山南路加油北站10m左右,采用三重管旋喷桩加固,如图5-50所示,加固范围为沿掘进方向11.4m,沿旁通道延伸方向17.2m,加固后土体的强度为35MPa,渗透系数小于10-9cm/s。 图5-50 联络通道土体加固及竖井开挖 ⑶外秦淮河—三山街站区间联络通道  该区间旁通道工程地质资料如表5-18所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或弱承压水,埋藏浅,水位一般于地面下1~2m。 从表5-18看出,宜选用冻结法加固,冻结孔布置如图5-51所示。  在施工过程中,受冻胀力的影响隧道出现了上浮现象,同样在解冻过程中发生了复位现象。 土层名称 土层 厚(m) 含水 量 ω(%) 天然重度 γ(kN/m3) 压缩模 量 Ea(MPa)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 角φ(°) 渗透系数 κ(×10- 6cm/s) 杂填土①-2b3-1 3.5 34.7 18.0 4.36 12.7 粉土②-1-1c3 2.1 33.5 18.3 7.04 23 22.8 4.23~7.02 淤泥质粉质粘土 6.4 37.8 17.7 3.71 11 9.6 1.03~6.67 粉砂②-2-2d3 3.8 32.1 18.5 9.63 11 30.7 7.31~256 粉质粘土③2-23c2-3 4.5 28.0 19.1 7.06 61 9.1 2.6      土层物理参数       表5-18 图5-51 联络通道四周冻结孔布置(尺寸单位:mm) 2)盾构机基本构造 壳体、排土系统、推进系统、衬砌拼装系统和辅助注浆系统。 ⑵盾构法隧道的施工 1)盾构进出工作井 ①盾构进出工作井前后50m是施工最困难的地段之一。 ②盾构进出工作井必须解决: a.封门材料选择和制作; b.洞周土体的滑移和沉陷; c.盾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偏移。 图5-39为盾构机进出工作井的示意图。 ③洞周加固的方法: a.化学加固方法:注浆加固、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 b.物理加固方法:井点降水疏干土体、冻结等。 图5-39 盾构机进出工作井示意图 式中:σt——为深层搅拌加固后土体的弯曲拉伸强度(kPa); K——为安全系数取1. 5 ; E——朗金土压力公式计算的水土侧压力和; E=Ek+Ew,如图5-40所示。 r——r=D/2,D为盾构开挖土体的直径。 ④对于砂性土体,土体加固的厚度t,可以使用弹性力学的厚板理论计算得出,公式如下 : 图5-40 水土侧压力计算简图 进一步采用摩尔包络线破坏条件及塑性松动圈的平衡微分方程,可求出改良土体的宽和高,如图5-41所示。 图5-41 改良土体宽高示意图 对砂性土改良尺寸如表5-15所示。 与砂性土体破坏形式不同,利用粘性土体在洞口整体滑移失稳的计算理论,可推导出相应加固土体的厚﹑宽﹑高。 D D<1.0 1.0<D<3.0 3.0<D<5.0 5.0<D<8.0 B 1.0 1.0 1.5 2.0 H1 1.0 1.5 2.0 2.5 H2 1.0 1.0 1.0 1.0           砂性土体改良尺寸    表5-15 2)开挖工作面稳定分析  保持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的稳定的方法:①控制土舱压力与开挖面地层压力的差值;②控制排土量。  应特别注意调整推进速度和排土量,使压力波动控制在最小幅度,始终保持 式中:Pi——密封舱内压力; Pz——侧向土压力; Pw——侧向水压力。 3)地面沉降的预测和控制 ①合理选择盾构机型,施工工艺先进,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参数 ②关键技术: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和管片脱出盾尾后及时注浆填筑间隙。 ③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大致分为土体的损失和土体固结。 ④沉降阶段划分:盾构到达前﹑盾构到达时﹑盾构通过时﹑管片脱出盾尾时﹑长期变形阶段。 上海地区盾构推进引起的地面沉降如表5-16。 发展 阶段 影响范围 隆起或下沉量(mm) 隆起或下沉率(mm) 点总沉降量(%) 产生沉降原因 纵向(m) 横向(m) 盾构到达 前 ≈H+D≈12 ~15 8 ~10 ±5;5L15 ±10;3L5 +10 5 挤土降水 盾构 到达 15 10 ~14 ±15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