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 托幼机构要配合疾控机构流调、采样等,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 关园至少10天并进行终末消毒; 与患病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居家治疗者要减少外出,症状加重者及时就医; 协助疾控部门对每例病例的个案流调和采样; 培训和健康教育; 严格病例隔离时间; 复园后继续加强晨午检。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 柯萨奇病毒A组的 2、4、5、7、9、10、16 型等, 柯萨奇病毒B组的1、2、3、4、5 型等 埃可病毒3、4、6、9、11等型。 肠道病毒71型, EV71.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 肠道病毒适合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 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5%来苏都不能将其杀灭。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或56℃30分钟都能将其灭活。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隐性感染者 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最强传染期在发病后1周。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后——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 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肠道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少有交叉免疫。 * 地区  全球性传染病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 没有严格地区性,欧美及亚洲等地均有该病的流行。 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 冬季发病较为少见,夏秋季多见 * 年龄: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岁以内占发病数的85~95%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成人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应避免传染给孩子。 *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家庭也有发病集聚现象 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儿童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也可造成传播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 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一般2~7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 四个部位:手、足、口、臀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 * * *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 多由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与手足口病同病原不同表现,建议按照手足口病处理 * 1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 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 * 对首例病例未及时发现和隔离; 晨检和缺课原因追踪登记未完全落实。 人员居住集中,通风条件差,接触密切; 日常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部分托幼机构消毒方法不规范,部分幼儿园消毒工作留有死角。 * 控制疫情蔓延,减少聚集或暴发疫情 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 健全制度 晨、午检,缺课追踪 疫情报告 疫情处理 消毒、通风措施 健康教育 培训 停课 建档 沟通、协作 * 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实行园长、校长负责制,按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组织本单位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分工到人、职责明确 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缺课追踪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等 * 每日晨(午)检:发热、皮疹、呕吐、腹泻 晨检后,儿童洗手后入教室。 有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