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号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5)若将1号整个装置匀速旋转(台灯不动),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 ;若仅是玉米幼苗匀速旋转(纸盒和台灯不动),则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 。 3、4、5 2 1 3 1 2 2 1 4 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弯向小孔生长 直立生长 三、遗传和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 不死亡 (可分离出 活菌) S型 ①R型活菌 ②S型活菌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 ④R型活菌+S型死菌 注射 小鼠 注射 注射 注射 死亡 不死亡 死亡 实验设计思路: 加热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看看哪个才是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S型死菌中,必定存在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分离纯化技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看看哪个才是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R型菌 ①S型活菌的RNA ②S型活菌的多糖、蛋白质等 ③S型活菌的DNA ④S型活菌的DNA+DNA酶 含 R型活菌的培养基 注入 注入 注入 注入 R型菌 R型菌 R型菌+S型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的(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R型两种类型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D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蔡斯和赫尔希) 子代噬菌体放射性_____ ①35S标记的噬菌体 ②32P标记的噬菌体 大 肠杆菌 侵染 侵染 子代噬菌体放射性_____ 低 高 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看看哪个才是遗传物质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09广东高考)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C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 第二步: 。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