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恨有风情——论《长恨歌》的爱情主题.docVIP

一篇长恨有风情——论《长恨歌》的爱情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篇长恨有风情——论《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语文学刊2009年第9期 一 篇长恨有风情 —— 论《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张瑜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主题的多元化不断被后人加以阐释,有人认为其主题是讽喻,有人认为 是爱情,还有人持折中看法……通过分析文本探析其主题类型,本文持爱情说. [关键词]《长恨歌》;主题;爱情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9)09—0069—02 元和元年(806),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自居易为他的传世之作《长恨 歌》画上了句号,而对这首经典长诗主题的解读和 阐释才刚刚开始.一年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 种争论不断展开,并且分歧巨大.公元806年至20 世纪初重点集中在有无规讽史笔,是否艳体上; 20世纪5O年代前后则转向了讽喻说与爱情说的论 争;20世纪80年代前后至今更是多向延伸,新论迭 出.从一开始的单重主题说发展到双重主题说甚至 是三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还有自况 说等等. 在笔者看来,白氏这首《长恨歌》还是以爱情为 主题的. 首先,从白氏写《长恨歌》的起因来看.据陈鸿 《长恨歌传》记载:质夫举酒于白乐天前日:夫希 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与 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 天因为《长恨歌》.…根据这段文字并结合文本,我 们会发现白氏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将诗,情 润色着写的.这便引出了文学创作与记载历史 的不同,白氏写《长恨歌》用的是文笔而非史 笔.所谓文学创作自然是为塑造典型的文学形 象,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而非单纯进行史实的批 判. 其次,结合文本,文本是分析作品的原材料.通 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隐去了一些内容,又 增加了一些内容. [作者简介]张瑜,女,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先来看隐去的部分:在诗的第一部分,杨家有 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并非事实.杨 贵妃人官前是寿王妃,也就是李隆基的儿媳.但是 李隆基横刀夺爱,为了将美貌绝世的杨玉环占为己 有,他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又于天宝四 年将杨玉环册封为贵妃,从而掩人耳目,达到了自己 霸占儿媳的目的.对此,白氏不会不知,而他又为什 么偏偏这样说呢?因为作者是以同情的心情想要把 他们创造成为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典型人物的. 这是以爱情为主进行创造的.如果把历史事实如实 地写入诗中,那么二人爱情的魅力显然会大打折扣. 说杨玉环是初长成,养在深闺这样就能把杨玉 环遇到李隆基之前的经历一笔勾销,塑造了其为一 位美丽清纯的少女形象,为接下来描绘他们的爱情 故事打下基础,同时为他们争取了读者的好感,使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认同的心理. 天生丽质难自弃也不是事实,因为新旧唐书 传和《陈鸿传》上,都明明说:或奏玄琰女姿色冠 代,宜蒙召见,诏高力士潜搜外宫【2等等.作者 为什么这样写呢?和上面那旬一样,是为美化他们, 更可说是无实为之,以便于把她创造成为爱的典型 人物.假如说她是潜搜得来的,怎么能引起人们的 好感呢?正是为这一目的而使用了这样的创造笔 法,亦即王质夫所要求的润色.而下面的一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很 典型的天生丽质了.回眸这一形象,无疑产生于 作者的构思,而不是亲眼看见,所以是创作的典型形 一 69— 亩又观止张瑜/一篇长恨有风情 象,是使用的文笔而非史笔.在诗的第二部 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一句,白氏 用的仍是文笔.这句并不是事实,事实是帝不获 己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唐书?贵妃传》).白 氏这样写为的是以这个形象来强调玄宗的痛苦,为 以下忆想不忘作伏笔.完全是从创作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着眼的.诗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在这里不 一一 列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氏是以情为主而非以事 为主,是以诗笔润色之为方法,不以纪实为目的的. 白氏正是依着王质夫的要求用他所深之诗,所 多之情润色之,而非实论之才得以创造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光照古今的纯真爱情牺牲者的 典型形象和一篇闻于世的绵绵不绝的爱情诗 篇.若一开始就写玄宗抢了自己的儿媳,哪还能引 人同情?而且汉乐府中的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 夫是常理.若说她先嫁寿王,在创作至情上是不 方便的.所以《长恨歌》中的李隆基,杨玉环只是以 实际的李隆基,杨玉环为基点,为基材,创造成功的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非李隆基, 杨玉环二人的原样.只不过《长恨歌》所写的历史 题材是依照史实想象而成的帝妃间的爱情故事,而 其中主人公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 物.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受重道德而视爱情为 罪恶传统的影响,所以容易游移在历史与艺术真 实之间或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文学评价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