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课件 晋教版.pptVIP

噶米精编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课件 晋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 南极科考站的地理位置 1.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于1985年2月20日竣工。是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南极长城站奠基典礼 2.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 距北京12553.160千米。 3.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它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注:整个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体覆盖,好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这里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还是南极地质研究最具挑战意义的地方。 ) 此科考站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4.中国北极黄河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 来到中国北极站黄河站门口的北极狐 我国对南极的考察 17年前的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按照计划,南极洲考察船队以每小时18海里的速度不间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编队于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地。 我国进行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包括两大部分:南极设站及考察、南大洋考察,数百名航海人员、科学工作者及施工人员分乘两艘万吨级远洋轮参加这项远涉重洋的壮举。 六大特色南极科考站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从上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给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南极科考站。 1. 伊丽莎白公主(比利时)   长、宽、高分别为72.2英尺(22米)、72.2英尺(22米)和27.9英尺(8.5米)。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南极科考站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新伊丽莎白公主站设立在南极圈内的毛德皇后地区,该区域地处南极大陆面向大西洋的部分,当地风力强劲,时速可达300 公里。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设计人员还为这座科考站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24小时监控科考站内的能源产出以及消耗,并可以按照需求自动安排能源消耗的优先秩序,充分利用它的52千瓦太阳能发电组和54千瓦风力发电组。站内每件设备每个电源出口都被排号,根据优先程度供电。 2.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 每个鼓状建筑物的直径为60.7英尺(18.5米),高度为39.4英尺(12米) 康科迪亚站为极端条件下长期居住而设计,是少数几个全年都有人居住的南极内陆科考站之一。其鼓状的外形可以保证热能的最充分利用。欧洲航天局(ESA)设计的废水处理系统可让淋浴和水槽中排出的废水循环使用。航天局对康科迪亚考察站的兴趣不止于废水处理:由于南极这种隔绝、封闭、拥挤的生活环境类似太空飞船,欧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这种长期枯燥的生活对15名冬季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3. 诺伊迈尔Ⅲ科考站(德国) 该科考站长宽高分别为68米、26米和21.3米 所有最新设计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高高的支架上,远离地面,以免被冬季厚厚的积雪掩埋。德国站的设计和建设上具有独到之处,它被建在16根大型支柱上,通过液压提升系统,可抬升整个科考站,从而使科考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