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千年古镇,有着非凡的前世传奇。然而,昔日的辉煌毕竟难敌风雨沧桑,时至保护与开发的前夕,乌镇已经容颜憔悴,风采渐失:老街颓损了、民居破旧了、人气萧条了……
各个年代层层叠加的遗存之中,已不断夹杂进一些现代建筑、新开马路和新建桥梁,甚至石板老街也翻修成了水泥路,加上建国后对市河的两次拓宽工程,使古镇处于旧貌渐失、新颜难现的尴尬境地。
;究其根由,是昔日古镇赖以繁荣的经济基础已经失去:水路船运优势早已为快捷的陆上交通所取代,而公路直至1985年才通到镇上;以农副产业为依托的市镇商贸集散功能已为现代经济取代;集体经济一统天下,使个体经营为主的市镇传统工商业风光不再;以政治中心(县城)为发展重点,让古镇边缘化了;国有或集体企业少,就业人群大多外出……
经济萧条而无力发展,客观上让古镇风貌得以基本保留,拣了一个意外收获,但要追求新的发展,却没有了“动力源”和“生长点”,哪怕只是保持现状也难以为继。
;乌镇之路怎么走?决策者为之求索,镇民百姓也深有期盼,不少来乌镇参观茅盾故居的领导、专家也都建议对古镇实施保护和开发。
1997年,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选择,进入了桐乡市委、市政府的谋划议题。当市里决定建立“加快发展旅游业领导小组”时,人们有过不少议论:桐乡没有山、海、江、湖,没有叫得响的景点,拿什么来搞旅游?
其实决策层考虑到的正是乌镇。守着古镇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何不抓往“文化遗产热”、“怀旧寻根热”、“旅游休闲热”之机,走旅游开发之路?
古镇旅游应该可以成为乌镇发展新的“动力源”和“生长点”。
;受市政府委托,乌镇镇政府成立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办公室,开展前期调查摸底,并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进行论证和规划。同时对西栅转船湾的建筑和河埠进行了修缮,清理附近河道。但由于资金短缺、办事协调难度很大,保护与开发进展缓慢。投资来源、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成为严重的制约瓶颈。
;围绕古镇保护与开发,各方的想法也大相径庭:镇上居民盼望拆旧建新,早日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一些专家则认为“只能保护不宜开发,否则会破坏古镇原貌”;
旅游业人士则主张“少听专家,那会束缚手脚”;更多人士则担心周边古镇已相继开发旅游,名声在外,生意红火,乌镇再步其后尘、同质竞争,能否成功?
大把的钱投下去却毫无把握,还不如多办几个工厂,多辟几条马路,多建一些新房。
;统一思想需要过程。
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乌镇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大,即使不是为了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市委、市政府,也有责任来保护它,我们今天能把它保护好了,也就尽了一份责任,哪怕没有经济效益,但能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就达到了目的。
不少有识之士赞同这一观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也积极呼吁和支持,心存疑虑的朋友也开始乐盼其成。各方的取向在思考、研究、碰撞和磨合中渐趋一致:乌镇重振之路锁定于旅游开发,得失取舍共识于保护为本,愿景预期力争于保护与开发的共赢。;1999年2月26日,市委召开了10届20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乌镇问题。会议形成共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起点要求高、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考虑全局性和长远性,要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家办”的理念,举全市之力来支持和推进,并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会议决定由市政府建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承担总体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在管委会之下建立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具体承担资金的筹措和运作,保护与开发的实施和控制,建成后景区的经营和管理。;3月2日,市政府发文成立“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任命了主任、副主任。
5月14日,市政府牵头,由市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等13家共同出资1300万元,组建“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再由公司进行融资。
7月14日市政府通过《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房屋拆迁安置办法》。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的专家团队也完成了乌镇古镇建筑测绘、总体保护规划、历史街区详规、重点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的设计。
;就这样,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驶入了“快车道”——
1999年9月19日,召开“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第一期工程搬迁动员大会”。
9月23日,东市河开始封坝抽水,修帮岸、清淤泥工程全面启动。
10月14日,应家桥恢复工程打下第一桩。
11月2日,首期工程近200米样板段形象呈现,迎接桐乡市首届菊花节。
11月17日,首期工程第二阶段全线启动,包括访卢阁、常丰街北段、常新街南段、观前街西段整治,修真观广场、翰林府第修复等工程。
? …………
2000年11月7日,一期(东栅)景区对外试营业。
2001年1月1日,一期(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东栅景区取得成功后,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趁热打铁”随后启动。
200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