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吏部浮沉正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淳的吏部浮沉 ◎徐启华 成化十四年(1478)五月十二,黎淳由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升为吏部右侍郎(正三品)。 皇帝几乎同时颁达的诰命①(①族谱抄件在时间和官职上有误差,说明见本书副编“黎淳有关史料汇编·诰敕”。)中说:“吏部乃藻鉴人物之地,而侍郎实佐其长,所以辨论官材,进退贤否,以弼成国家之治理,非操履端方,才识精敏之士,曷足称焉。”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吏部职权和侍郎职责及其德才要求说得清清楚楚。其职责是辅佐本部尚书考察辨别官员才能操守,进用贤能官员,降黜不称职者,辅佐君王达到治理天下的理想境界。而且对黎淳担任此职应具有的才、德、识也有积极的肯定与预期。然后历述黎淳的进入仕途后的履历和“累著才猷,积有劳效”的表现,最后赐以诰命并予以勉励:“进尔通议大夫,锡之诰命,以示褒嘉。尔尚益竭乃心,励乃行,务使官得其人,才称其职,副朕委任之重。”说明黎淳在翰林院和东宫的工作得到了朝廷的充分肯定,现在的擢升预示着更加光明的仕途前景。 交代一下明朝的行政机构设置。明初,朱元璋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各省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 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 司。加上北直隶(北京)、南直隶(南京),共十五个省级单位,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洪武十三年(1380),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中央政务机构主要由六部组成。 吏部,掌管人事事务。下辖文选、考功、稽勋、验封四个清吏司,分管国家所有文官的铨选任免、考课处分、勋级丧养、封爵荫恤等事务。因为吏部掌管人事权,地位最高,“视五部为特重”,是当时公认的首部。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事务。下辖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十三清吏司,每司下设民、度支、金、仓四科,分管各省户籍、田土、税粮、漕运、盐政、钱钞等事务,同时分工分管中央各衙门、卫所、边镇的俸禄及粮饷。此外还设有宝钞提举司、纸钞局、印钞局及各库、仓等机构,分管货币及仓储等事务。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下辖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分管贡举、学校、宗教、军嘉礼仪、吉凶礼仪、宾客礼仪、典礼宴席等事务。另设印铸局,主管中央和地方官印的规制和制造。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下辖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分管舆图、武官铨选、考察升调、荫恤、训练检阅、后勤给养、军籍、军器、驿站马牧、武学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事务。下辖浙江、江西、湖广等十三清吏司,分管各省刑名案件,兼管审核诉讼、朝审、秋审、刑具、狱政、答疑、决囚等事务。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下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分管各种营缮工程、采办制造器材、修建水利河防、陵园修缮等事务。凡国家度量衡器、狱具、舟车、礼器、军需、织造等均归工部统一管理。工部兼领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颜料局、鞍辔局、慎节库等官营的手工业和物料库。 由上可见,六部的职责管辖,大体上包括了当时国家的基本政务,也体现了六部是行政的重心所在。 除了六部之外,当时还设置有其他的政务部门,诸如院(都察、翰林、理藩、太医等)、寺(大理、太常、光禄、鸿胪等)、监(国子、钦天等)、府(詹事、宗人等)、司(通政使、行人等)等部门,除都察院、宗人府、通政使司等少数相对独立的部门之外,在政务上都接受六部的指导和安排。 吏部长官称吏部尚书,置 吏部左、右侍郎二人,为 吏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在吏部仅次于 尚书。中国古代尊左卑右,左右侍郎虽然在级别上是平级,都是正三品,但在出路上却有区别,左侍郎往往升尚书,而右侍郎常常只升左侍郎。 在六部和皇帝之间还有一个机构——内阁。 明初,朱元璋设置 华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文华殿诸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 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进入内阁的官员称 大学士,有别于 翰林院学士。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 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上升为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 通政使司汇总, 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