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型颅脑创伤的指南(第四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Ⅱ、Ⅲ级推荐 高渗治疗可降低ICP,但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其能改善预后。 第三版指南推荐:甘露醇可有效控制ICP升高;应用剂量为0.25-1.00g/kg。应避免动脉性低血压(收缩压 90mmHg)。对于使用ICP监测的患者,在脑疝或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征象(不能归因于颅外原因)出现以前,应慎用甘露醇。 3.高渗治疗 Ⅲ级推荐 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的治疗方法在新版指南中是一个全新的推荐。打开引流脑脊液,夹闭监测ICP。 (1)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EVD系统(零点定位在中脑水平)进行脑脊液持续引流较间断引流可更有效地降低ICP。 (2)对于伤后12h内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的患者,可考虑使用EVD。 4.脑脊液引流 ⅡB级推荐 不建议采取长期预防性过度通气,使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达到25mmHg或更低。 过度通气被推荐为一种临时(术中)措施来降低ICP。 过度通气应避免在伤后第一个24h内进行,因为该时期脑血流量往往严重减少。 如果使用过度通气,推荐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或脑组织氧分压(BtpO2)。 5.通气治疗 ⅡB级推荐 (1)不推荐预防性使用巴比妥类药物以控制颅高压的进展,因为此类药物可导致脑电图上的爆发抑制。 (2)推荐可用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来控制难治性ICP升高,以达到最大化的治疗效果。在应用巴比妥治疗前和用药期间,需维持基本的循环稳定。 (3)虽然丙泊酚被推荐用于控制ICP,但并不推荐应用该药物改善病死率或6个月的预后。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丙泊酚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6.麻醉剂、止痛剂和镇静剂 I级推荐 不建议使用类固醇改善预后或降低ICP。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禁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因其与病死率增加有关。 7.激素治疗 脑肿瘤 ⅡA级推荐 推荐在伤后5~7d给予患者基础热卡量的营养支持,以降低病死率。 ⅡB级推荐 建议采用经胃空肠营养支持,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8.营养支持   盲插法放置鼻肠管的方法   胃内注气法放置鼻肠管(空肠管),置管前患者停用肠内营养,禁食水6~8小时,提前静脉或肌肉给予胃动力药物胃复安。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聚氨酯材质导丝型鼻肠管。   2、测量置入深度(同置胃管方法)标记为第一刻度。   3、清洁鼻腔,润滑导管。   4、将导管置入胃内,到达第一刻度,评估导管是否在胃内:(a)回抽胃液;(b)听气过水声。   5、确认导管在胃内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需两人配合,(a)负责用20 ml或50ml注射器分次缓慢脉冲向胃内注气(总注气量不超过500 ml);(b)负责将鼻肠管缓慢送至第二刻度(第一刻度+30~50cm)。a、b操作者同时进行上述操作。   6、送至第二刻度时,a操作者向胃内快速注入20ml气体,妥善固定导管。暂不拔除导丝,立即行X线腹平片确认导管位置。 ⅡA级推荐 (1)如认为整体获益超过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风险,则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但是,并无证据表明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病死率或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概率。 (2)不推荐使用碘伏口腔护理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该方法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Ⅲ级推荐抗菌引流管可预防EVD过程中导管相关性感染。 PS: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EVD等有创操作相关的感染的发生。 9.预防感染 Ⅲ级证据 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普通肝素同时结合机械性预防措施。但是,该方法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扩散的风险。 10.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ⅡA级推荐 (1)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苯妥英或丙戊酸钠以防止晚期(伤后7d后)创伤后癫痫。 (2)如认为整体获益大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不利影响,推荐使用苯妥英以降低早期(伤后7d 以内)创伤后癫痫的发生率。然而,早期创伤后癫痫与预后不良并无相关性。 11.预防癫痫 ⅡB级推荐 利用ICP监测所获得的信息管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以降低住院日和伤后2周的病死率。 (1)所有有望挽救生命的颅脑创伤(心肺复苏后GCS3~8分)并有CT扫描异常的患者均应进行ICP监测。 头颅CT扫描异常包括血肿、挫伤、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2)对于入院CT扫描正常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如有≥2个以下特征:年龄超过40岁;单侧或双侧肢体运动障碍;收缩压(血压)90mmHg,则应行ICP监测。 12.颅内压监测 ⅡB级推荐建议对ICP22mmHg的患者予以治疗,因为高于此阈值与病死率增加相关。 Ⅲ级推荐综合ICP数值、临床症状以及脑CT检查结果,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决策的依据。 13.颅内压阈值 脑室引流 脑实质内导管 硬膜外传感器 硬膜下导管 硬膜下螺栓 脑灌注压(CP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