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石钟山记2课件.ppt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石钟山记2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课文思路和结构,体会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的精神。 三、过程、方法目标 1、运用“读、译、思、练”四步学习法,夯实学生文言文基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预习效果展示 关于石钟山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读读译译 我的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看法?作者是怎样质疑的? 第2段描写月夜石钟山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有怎样的看法?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他认为人们不能准确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有哪些? 课内练习之高考链接 (山东省2009年对口高职招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古之人不余欺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小船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观察 C.至莫夜月明 通 “暮” ,晚上 D.或曰此鹳鹤也 有的人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代指苏迈 B.徐而察之 表示修饰 C.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表示原因 D.不知其浅深 代指微波 21.下列句子,句式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而大声发于水上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 B.磔磔云霄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欲呼张良与俱去 D.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交代了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方式和具体过程。 B.文中的三次“笑”情景不同,含义也各不同。 C.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月夜石钟山阴森森的景象,表现了登山的艰难。 D.作者通过与苏迈的谈话,表达了对石钟山得名缘由的看法。 拓展:比较阅读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苏轼的《石钟山记》 比较异同 课文 项目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结构 记游 景物描 特点 议论 先记游,后议论 议论——记游——议论 概括叙写,简要明白。 记叙描写相结合 深入阐释,充分论说 不加阐释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理,叙议结合。 记叙为主 运用多种修辞,状形、 摹声、绘态,生动形象。 游因——质疑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游历——解疑 夜游见闻 大石侧立 栖鹘惊飞 鹳鹤怪叫 水声轰鸣 肯定命名 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 梳理与归纳 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下节内容预告 一、检查背诵《石钟山记》 二、新授:《荷塘月色》 本文思路 疑---探---叹 返回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作者是如何质疑的?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返回 第二段描写石钟山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有怎样的看法? 表现出亲身探访的艰难,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返回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他认为人们不能准确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有哪些?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返回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处,属江西湖口。有上下两座山,南为上钟山,北为下钟山。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波光山色,风景幽美,历来成为旅游胜地。 返回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幼年承受家教,深受父亲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其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深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一生遭受政治磨难。 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太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