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专题 中外历史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专题概述】
“民生”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为人民只有勤于劳作,生计才不会匮乏。《辞海》释“民生”为“人民的生计”,即人民生生活状况。“民生问题”是和人民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代表的基本生存问题,以及文教、卫生等为代表的发展、享受等问题。综观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民生状况,而民生好坏又制约着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专线分解】
民生问题影响中国古代王朝治乱兴衰
(1)先秦: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诸国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都以关注并改善民生,得民心而得天下、霸天下,其末代君王大都因暴民、虐民而国破身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前代的经验教训,提醒统治者关心民生。
(2)秦汉:秦实现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民生,但秦末暴政不利于民生,秦朝二世而亡。两汉曾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民生,使刘家天下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并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盛世局。
(3)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甚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但北魏均田制的实行、江南农业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等,都有利于民生。
(4)隋唐:隋开国和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基本能勤政治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以安民生。甚至唐中期亦有两税法改革,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后期的一些统治者却骄奢淫逸,重役酷法,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王朝最终被推翻。
(5)宋元:北宋“不抑兼并”的政策和冗官、冗兵和冗费问题加重了百姓负担。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措施,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和民生发展。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徭役沉重,使阶级矛、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6)明清:明神宗时,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有利于民生发展。高产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可以养活众多人口,也能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不断,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清初统治者,康熙帝的“更名田”和“固丁数”,有利于民生;雍正帝实行地丁银制度,完全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
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动力之一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剥削沉重、战争赔款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使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很多。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也在民生方面提出一些新的主张,但由于多种原因根本无法实施。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它的提出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但由于局势动荡,这一方案也没有真正实施。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但帝国主义的经济渗透和官僚资本的膨胀却阻滞了民生发展的势力。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根据地民生发展。
(6)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遭日本侵略者经济掠夺,国统区也因战时经济和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经济萧条,敌后抗日根据地则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了一系的政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以改善。
(7)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由于战争影响和 “劫收”破坏,经济崩溃,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则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其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民生改善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
(1)过渡时期: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及城市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恢复经济的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提高。
(2)探索时期: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左的错误极大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中共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部署,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十七大则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现代化是推动世界民生改善的根本原因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商业革命使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但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西方的掠夺、渗透和控制使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人文主义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解放了思想。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成为人们的追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