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木叶》导学教师版.doc免费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 饶纯刚 【学习目标】 1、理解“木”与“树”、 “木叶”与“树叶”、 “落木”与“落叶”、 “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 2、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3、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导语设计: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地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浅唱低吟…… ? 爱诗,其实,是在深深地爱着—— 我们的生活。 【预习导学】 预习案(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3、作家作品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福州,现代诗人、著名国学大师。林庚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193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 4、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如“香草、美人”(屈原);“沙鸥、孤舟”(杜甫)。 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二、研习文本。 ?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明确:“木叶”就是树叶。 2、二者在概念上一致,却又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请找出文中1-3段诗句,所找这些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生机盎然,感情饱满。 ②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印象: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3、“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在形象上有哪两个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4、文中最后一段说“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相差千里,那么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韵形象、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树 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 艺术特征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木 可能黄色、干燥而不湿润 树:丰富、饱满 意韵形象 木:空阔、疏朗 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适用场合 木:秋风叶落,爽朗晴空 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阐释诗歌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