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索尼的创新文化
PAGE 6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0 —20 11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064TSEAGX 课程名称: 日本企业文化 改卷教师: 张正军
学号: 084171357 姓 名: 朱婉璐 得 分:
索尼的创新文化
摘 要
【摘 要】日本在战后的迅速崛起与其企业的创新文化不无相关,索尼是日本战后兴起的企业中的佼佼者,凭借“SONY”创新,Walkman、特丽珑电视、CD等产品的创新和人才的创新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国际化的大型公司。具有50多年历史的索尼是年轻的,但它已经培养了自己独特而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本文从SONY名字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人才制度的创新三个方面探寻索尼的创新文化,体味创新精神,揭示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文化;SUNY创新;求新创异;人才创新
PAGE 5
目 录
TOC \o 1-3 \h \z \u 索尼的创新文化 1
摘 要 1
目 录 I
1 引言 1
1.1 索尼的成功 1
1.2 索尼的研究 1
1.3 索尼的创新文化 1
2 “SONY”的创新 1
2.1 公司名的创立——敢于创新 1
2.2 立名的挫折——捍卫创新成果 2
2.3 坚守SONY 2
3 产品创新 3
3.1 Walkman随身听——求新创异 3
3.1.1 求新创异的产品 3
3.1.2 求新创异的名字 3
3.1.3 求新创异的发布 3
3.2 CD——数字化音响的创新者 3
3.3 其他产品的创新 4
4 人才创新 4
4.1 创新的领导 4
4.2 创新的员工 4
4.3 创新机制 4
4.3.1 索尼大家庭——创新的熔炉 4
4.3.2 流动人才选拔——增强创新的能力 5
4.3.3 目标管理——创新目标 5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索尼的创新文化
宁波大学日本企业文化课程论文
引言
索尼的成功
1945年10月,战后的日本废墟上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员工7人。1946年,“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注册资金为19万日元,员工20多人。之后的60年里,索尼创新了录音机、半导体收音机、Walkman,特丽珑彩色电视、摄像机和游戏机[1],为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听觉享受。2006年,索尼在全世界拥有近1000 家子公司,163000位员工,2006年度《财富》“世界500 强”的排名为65。虽然近些年,索尼遇到了些问题,但其取得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索尼的创新。
索尼的研究
近些年,索尼的业绩出现下滑,但不会影响它曾经创下的辉煌。从它的名字到它上下一心的创新精神都是值得学习的。学者们纷纷研究它的成功基因。
彭韧先生把索尼的原创动力归于两位创始人坚持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执着[2]。《现代班组》将索尼的成功归于索尼哲学:智、仁、勇、争[3]。张旭先生把索尼的成功归于品牌塑造的成功[4]。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造就了企业的辉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索尼的创新文化进行探讨。从索尼公司名字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和鼓励人才创新三个方面探寻索尼的创新文化。
索尼的创新文化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是索尼企业的两位创始人,更是索尼创新基因的传递者。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新事物,敏锐地发现商机,创造新的市场。
索尼执着于找到创新的、独一无二的名字,开发新的、方便顾客的产品,创造新的经验理念和营销方式,挖掘需求的同时更创造需求。创新遍布索尼的发展史。
索尼的创新神话离不开公司上下一致的创新精神,这种文化渲染了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领导的表率作用,公司的鼓励制度,开放的招聘制度和索尼有如大家庭的氛围,使索尼的创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SONY”的创新
公司名的创立——敢于创新
很少有人知道索尼的原名,它已经沉没在历史中,这也正说明了索尼名字创新的成功。
随着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一直探寻着一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能容易地读出并记住却又独一无二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意义不是一个代号,而是一个形象,更是一个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一个广告。让公司和品牌都能出名,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东通工”不仅难看而且难记,更没有广告的效应;“东通工”的罗马字母首字“TTK”也必将淹没或混淆在美国很多“K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