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半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docVIP

龙南县半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描述:半坑萤石矿位于南岭东段成矿带,萤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团块状赋存于侏罗纪中世花岗岩体(J2γ52~3)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 明显,与围岩界线较清楚,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区构造...   摘要:半坑萤石矿位于南岭东段成矿带,萤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团块状赋存于侏罗纪中世花岗岩体(J2γ52~3)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与围岩界线较清楚,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区构造简单,主要为断裂构造,北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形成的“X”型构造,断裂性质多样并?具多期次变形的特征。断裂构造为成矿元素的迁移通道和沉淀与富集的空间,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0?引言   半坑萤石矿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县城方位190°,直距38公里处,东南接广东省连平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二九六地质大队进行铀矿地质普查?工作时发现。本文在储量核实的过程中,根据地表工作和钻探取得的地质成果,分析矿区的地质特征,探讨与成矿有密切联系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横跨武夷、赣州~郴州两块体的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三南至寻乌次级构造带与?华夏式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为著名的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生代以来,因受板块与块体的联合作用,挤压隆起和拉张断陷时断时续,深部构?造交织复合,频繁的构造活动伴随着岩浆热液活动,形成了众多的以钨锡为主的金属矿床及以萤石为主的非金属矿床。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震旦系(Z-ε)、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下统(P1)、侏罗系上统(J3)、白垩系中统(K2)、第三系(E)及第四系全新统(Q4)。   2?矿区地质   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为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主要分布在V2矿体附近及低洼沟谷地段,岩性主要由风化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的砾石、石英砂、粘土组成,厚度一般为3.45~30.30米,平均为13.97米。   2.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活动方式为侵入式,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次侵入的产物,即侏罗纪中世花岗岩(J2γ52~3):分布在全矿区内,岩性为浅肉红色到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粒径0.9~5mm,中粗粒少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28%、斜长石25~45%、石英25~32%、黑云母?4~5%,副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锐钛矿、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独居石。   2.3?构造?矿区内构造简单,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发育有北北西向及北东向二条断裂构造,见图2。   2.3.1?北北西向断裂F1。位于矿区中部,长1.7km,断裂宽1.23~22.92m,平均6.45m,构造角砾岩发育,角砾形态主要呈次棱角状、次圆状、扁豆?状,大小2~20mm。性质主要为张扭性、其次为压扭性,走向310°~320°,倾向北东,倾角60°~65°,平均62.29°,是V1矿体的主要储?矿构造。   2.3.2?北北东向断裂F2。位于矿区东南部,长0.8km,宽度一般为1.59~26.01m,平均11.70m,构造角砾岩发育,角砾形态主要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2~30mm不等, 图像识别算法性质主要为张扭性,走向20°~35°,倾向东南,倾角60°~67°,平均62.5°,北东向断裂为矿区主导控矿构造,储存?V2矿体。   3?矿体特征   3.1?矿体分布、产状?区内萤石矿(化)体赋存于北北西向断裂F1和北东向断裂F2硅化破碎带中,其空间形态、分布受断裂控制,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具有膨大缩小现象,总体形态呈脉带状、透镜状、团块状。   V1走向310°~320°,倾向北东西,倾角一般为60°~70°,平均倾角62°,水平厚度一般为1.9~4.4米,平均厚度3.26?米;品位一般为45.64~85.66%,平均品位85.66%,延深大于270米。往深部逐渐变薄和降低。厚度变化系数为52.66%,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属复杂偏中等;有用组分的均匀程度,属较均匀至不均匀型。   V2长140米,呈舒缓波状延展,走向25°~35°,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60°~68°,平均倾角64°,水平厚度一般为1.23至?3.5米,平均厚度2.09米;品位一般为49.5-74.5%,平均品位63.2%,延深136米,厚度变化系数为108%,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属复杂?型;有用组分的均匀程度,属较不均匀型。   3.2?矿石质量?矿石自然类型依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划分见表3。矿石矿物萤石的生成有三个世代:第一世代萤石呈暗紫色、浅黄绿色,裂纹和立方体解理发育,占萤石总量的?30%;第二世代萤石呈浅蓝绿色、灰褐绿色,半自形晶,粒状或粒状集合体,内含碎粒岩棱角状角砾,占萤石总量的60%;第三世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