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德育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   摘要:古今东西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古今东西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民间俗语中,从维果茨基的发展心理理论中,都告知幼儿期对孩子优良品德启蒙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三结合,通过有效的德育途径感召孩子的心灵,滋养幼小的心田,熏陶高尚的人格,让德育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关键词:德育;生活教育;社会   一、生活即教育——让德育在生活情境中灵动   实践告诉我们,实施德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德育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孩子的主动参与、真实体验、领悟内涵、总结提升、最后内化为自觉的德育行为。为此我们创设整洁优美的环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走廊、盥洗室等醒目处,张贴了“微笑宝宝最可爱”“上下楼梯不拥挤”“你早、你好!”“节约用水哦!”等卡通标语,孩子在欣赏美妙画面的同时,也让文明、规则等德育无处不在。而生活在不经意间更为我们营造了无数的蕴含德育内涵的场景,没有了过多的说教,孩子反而很容易接受。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让孩子分配,启发孩子能与家人共同分享,及时表扬,让孩子体验与他人共享的喜悦,强化分享意识,不要啥好东西都省着给孩子,习惯会成自然;让孩子和不同的小伙伴玩,体验后帮助他总结你喜欢和谁玩?为什么?要让小伙伴喜欢你,你会怎么做?当孩子的小屋里很乱很脏后,家长最好不要帮忙收拾,可有意识让他去寻找某样东西,当他找得晕头转向时,再来探讨如何能一下子找到东西,让他体会房间收拾有序的好处;看到大街上随风飞舞的塑料袋、看到被践踏的草坪、看到行驶的车里飞出垃圾时,感觉如何?自己又该怎么做?在真实的情境中,孩子的体验将深深印在脑子里,留在记忆里。摆脱了枯燥的说教,德育效果显现。   二、社会即学校——让德育在社区特色活动中萌动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主张“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拆除学校与社会的高墙”。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书本上的知识太死,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才能使他学会飞翔。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地方特色,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接触、融入社会,体验并吸取其精华德育元素,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培养技能,丰富情感,高尚品格。   围绕地方特色,我们设计了三个主题系列活动,分别为“古城文化”“长寿之乡”“盆景之都”。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古城建筑文化的幽美流韵,观赏现代如诗的内外城河,感叹丝毯艺术的精美绝伦。鼓励孩子和祖辈一起种植、采摘农作物,园里组织长寿食品品尝会,共同分享萝卜、花生、玉米、山芋、潮糕、蔗糖、白蒲茶干等,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培养孩子多吃蔬菜、粗粮,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争做未来的长寿老人;重阳节到敬老院和长寿老人家慰问;教育孩子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小手拉大手”禁烧秸秆活动,拒绝空气污染。我们组织孩子参观“花木大世界”,邀请家长给孩子现场介绍、扎制盆景;让每个家庭带孩子在家至少养护一种盆景,详细了解其要领,培养其责任心、耐心,定期组织“健康美丽花卉展”;每年的植树节,我们要求每个家长和孩子至少种植一棵树苗,并跟踪记录树苗的成长,一学期进行一次“我和我的小树”照片展……这些远离枯燥课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如歌、如诗、如画的家乡殿堂里熏陶着、体验着、幸福着、骄傲着、行动着,爱家乡、美化家园的情怀正油然生根于心中。   三、教学做合一——让知与行无缝对接   德育的形成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同时具有一致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耐心、细致、全面、系统、有效、随时随地地实施德育。正如陶行知所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因此我们选了一批得力的教师、家长代表共同成立了“健康德育社”,商讨制订了“家长行为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大班的孩子自定了各班的特色“班规”,相互监督执行;德育社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比如,专题家庭德育教育辩论会、专题德育讲座、亲子爱心传递活动、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经典德育故事亲子诵读活动、禁止焚烧秸秆活动、德育环境创设活动、“绿叶”义工活动、结伴远足互助活动、亲子植树认树护树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教师均接受德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直接或间接培训,从态度到行为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升与转变,懂得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榜样作用之大,能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更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德育熏陶,带领孩子做更积极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德育成长微环境。   在幼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