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影响因素 摘要: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由于施工简便、跨越能力强、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T型刚构不设支座、不需体系转换的优点,并且造价经济等优点,所以从1988年成功修建的洛溪大桥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该类型的桥,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普遍存在跨中持续下挠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影响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因素;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跨梁桥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悬臂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桥梁的跨径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桥梁拥有跨越大江大河的能力。大跨连续刚构桥属于墩梁固结体系,主梁和桥墩之间不需要设置大吨位的支座,同时节省了支座维修、养护等高额的费用。连续刚构的桥墩多采用双薄壁墩,利用墩的柔度来适应,由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纵向位移,使结构内力减小,结构的安全度增加,因此连续刚构在大跨高墩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连续刚构不同于连续梁桥,连续梁桥需要利用大量收缩缝来平衡主梁的收缩变形,而连续刚构只需要在两端桥台处设置伸缩缝,可以使行车更加平顺。 世界上第一座自架设体系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是前联邦德国于1953年建成的沃尔姆斯大桥,跨度是101.65m+114.2m+104.2m的带铰T型刚构。沃尔姆斯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悬臂施工的新工艺,悬臂施工的最大优点是施工时可不设支架。 我国建造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1988年广东省洛溪桥,跨度是 65m+125m+180m+110m,桥宽15.5m,跨中梁高为3m,墩顶梁高为10m。桥墩采用双薄壁墩,高29m。主梁施工采用悬臂施工,65m和110m两边跨先合拢,然后是两中跨合拢。 预应力刚构桥的发展一般可分作两个阶段,即早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与现代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早期有代表性的桥梁是西德的科布伦茨桥、莫塞尔桥、本道夫桥和英国的麦德威桥等。现代时期有代表性的桥梁是日本的滨名大桥、浦户大桥等。在施工方法上,预应力刚构桥多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用两套挂篮分段浇筑,从墩项向两侧平行推进,墩顶段采用现浇。后来发展到悬臂拼装,或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目前,在世界各地预应力刚构桥的施工中仍采用以上方法。 1.2 大跨预应力连续刚构长期挠度的问题 近些年来,大量的桥梁出现跨中持续下挠的现象。比如说于1955年建成通车的跨径162.5m+3x240m+162.5m的黄石大桥通车7年,跨中最大下挠达30.5cm;于 1997 年建成通车的跨径150m+270m+160m的虎门大桥航道大桥通车6年,跨中下挠22.2cm;于1992 年建成通车的跨径为105+4×140+105m的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至2002年跨中下挠最大达到 22cm。跨中的持续下挠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另外梁体会出现大量裂缝,最终导致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国内外一些大跨连续刚构如下表所示: 序号 桥名 建成年 跨径 备注 1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1997 150+270+150 桥在R=7000m平曲线上, 2 苏通长江大桥辅桥 2006 140+268+140 3 云南元江大桥 2003 58+182+265+194+70 桥高163m 4 宁德下白石大桥 2003 145+2×260+145 梁底用1.6次抛物线 5 泸州长江二桥 2002 150+252+55 边跨重力式锚碇桥台,C60 6 重庆黄花园大桥 1999 137+3×250+137 连续长度1024m 7 马鞍石嘉陵江大桥 2001 146+3×250+146 双幅,连续长度1042m 8 宜水路金沙江大桥 2005 140+249+140 混凝土C65 9 黄石长江大桥 1995 162.5+3×245+162.5 连续长度1060m,混凝土C55 10 江津长江大桥 1997 140+240+140 混凝土C50 11 重庆嘉陵江大桥 1997 140+240+140 12 重庆龙溪河大桥 1999 140+240+140 13 贵州六广河大桥 2002 145+240+145 桥墩高73m和90m 从一些实测的记录总结出国内不同跨径桥梁跨中下挠的平均下挠速率。 跨径(m) 年平均下挠(cm/年) 100~160 0.5~1 160~220 1~2 220~270 2~3 因此研究跨中下挠的影响因素刻不容缓。 1.2 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中将阐述,不同预应力钢束损失对连续刚构下挠的影响分析,提出针对减少下挠的钢束配置方案。目前在解决下挠方面有一些学者主张采用“零弯矩法”,在第三章解决下挠的一些措施中,也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零弯矩法”来减少下挠的危害。 第二章 预应力对大跨预应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