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培根的论读书.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感于培根的《论读书》 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解决了困扰着我的许多问题。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经常有疑惑让我无法排遣。读书多了,有的时候是否可以小小地炫耀一番?培根告诉我:“(读书)足以博采。”我开心一笑,原谅了自己。有些书虽很畅销可我并不喜欢,是不是不合时宜?为什么有些书我需要读多遍才能解透,是不是我知识太贫乏?培根告诉我:“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恍然悟出,原来有时我也是对的。我还经常惋惜自己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人生已没有太大的机会。培根告诉我:“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我释怀了。 《论读书》中许多观点令我深深折服,掩卷很久还沉浸其中。 一位爱读书的教师,在与书为侣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升品位,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从而具备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宽广胸怀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因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不会为学生在课堂上懵懂而恼火,也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授课思路无法收回而控制学生发散的思维。他们运筹帷幄,俯瞰教材,收放自如,能够融入到学生中间,看似和学生共同交流,实则不露痕迹的充当了引导者和领路人。 培根虽然极其推崇读书,但他更想让世人明白,关键是“用书”。读书并非是做简单的知识积累,更要厚积薄发,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用书中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在书外”。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想谈谈教学生“用书”的智慧。 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有一篇《信任》的文章:桃园的主人让人们自己采摘,自己放钱,将真诚和信任留给了人们,洒下馨香无数。讲完课文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具有“真诚”的品格。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否遵守社会公德?平日对自己的同学、师长是否充满信任?学生畅所欲言,谈到自己在坐公交车时有不投币的现象,丢了文具首先会怀疑身边的同学,这都是为人不真诚,缺乏信任的表现。和桃园的主人比起来,我们的心胸实在太狭窄。我引导学生学会敞开心胸,学会包容,学会共处。看到学生脸上舒心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自白,我相信他们对诚信一定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几年前我们到胶南一所小学学习时,一位校长谈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学校的生源并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家长是当地的农民和外来务工者,能彻底改变这些学生思维状态的方法只有“读书”。当时听了这话,我觉得这位校长真是一位智者!是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总会有出入,对学生而言,家长和老师的话同样都是权威,二者冲突的时候应该听谁的呢?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引导他们从书中寻求更有力的证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读书、用书,这是一条多么光明的道路啊!教师们能否让自己在畅游其间的同时,身后有一大批追随着,在同行的过程中,教他们如何耕耘,如何收获。为师者,你又怎会不桃李满园?又怎能享受不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愉悦? 周国平在《做一个终身读者》一文中有精到的论述:“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材,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这一见解与培根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不谋而合。 读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的人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俗的人变得文雅,能使一个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能使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变得追求高远,书中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我想结合亲身感悟谈谈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我是学音乐专业的,工作的需要我担任了语文教学。本着不能误人子弟的念头,我边教边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因为只上过中专,没有进过大学,所以知识不够系统,好在我性格外向,感情丰富,又有勤动笔的习惯,所以我相信自己能行。 我一面利用机会积极进修,一面又借来相关文学书籍潜心钻研,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课堂教学中,凡是教科书涉猎到的知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人名、地名,我都赶紧借来书籍或上网查阅,让自己对书内和书外的知识都了然于胸。我还借来初中的教科书,搞清楚小学知识和初中知识的联系,从而在教学中有意渗透,为学生升入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期间,我比以往勤奋了许多,知识也得到了大量的更新和补充,我的性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内敛了很多。 十多年来,虽不敢谈自己如何有成就,但正如《学记》所言:“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为经常读书,我的知识是流动的,我的头脑是鲜活的,我的生命是常青的。现在,我敢说我比刚出校门时还优秀,还丰富,我完全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这一切都是工作赐予我的财富,读书赋予我的魅力!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