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民法读书札记(二)
向磊
法律行为概念在《德民》中的地位
中国继受德民以来,总对这套建立在概念主义法学上的制度体系报以矛盾态度。一方面,因其高度抽象难以解读,我们斥之为“法学家之法”,批评其脱离普通大众;另一方面,这套概念对现实强大的解释力及精妙的体系构造,伴随着中国市场交易的不断深化,而愈加彰显其价值。这种现实的功用面前,我们不得不一次次纠正以往的看法,在误读的基础上重新解读。
并且,通过这段时间对德国学者和台湾学者著作的粗略阅读,我发现:经过百年发展,德民及其继受者在传统的教科书(法源论)外发展起了实例研习与法学方法论两大体系。而后两者大大缓解了抽象概念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并推动民法学不断发展。
“法律行为”概念正是德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关于它在民法中的地位,正如学者描述:“民法总则编是建立在两个基本核心概念上,一为权利;一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系私法学的最高成就”,“法律行为乃实践私法自治的主要手段”。对于法律行为的概念、地位、成立与生效要件等问题,学者基本达成共识,但对德民所创造的一个法律行为下的子概念“物权行为”却历来聚讼纷纭,尤其在中国制定物权法的背景下,是否引进物权行为制度成为横亘在立法者面前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难题。我在对比阅读王则鉴先生的《民法总则》及《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时发现王老的一句话“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脉,必须打通,始能登入民法殿堂。”同样,在沃尔夫的《物权法》导言部分,他在回答关于中国物权法是否采物权行为理论的理由时,第一个理由就是物权行为是建立在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上的,由于《合同法》第133条及《民通》第72条弟2款的规定区分了原因行为与物权变动,他断言中国物权法已经承认了物权行为理论。此外,苏永钦先生的《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第97页也提到“物权行为的独立存在,是把法律行为区隔成负担和处分两种类型后,必然的结果。”应该说,我第一次读到上述论述后,是受到极大的震撼的,带着对以上问题的困惑,我以一初学者的态度试图重新解读德国法上的物权行为概念。
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研究状况
引自孙宪忠《论物权法》第157-158页。
根据孙宪忠老师的概括,国内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研究,不论是资料的占有使用,还是一般的结论,与德国法学界关于这一理论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体现在:(1)我国一些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表述,与德国法学普遍的表述并不相同。德国法学著作一般把物权行为理论表述为三个原则:区分原则、形式主义原则和抽象性原则;而我国学者则表述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抽掉了其中形式主义等重要的内容。(2)我国一些学者在资料运用中认为是德国民法学的权威看法或普遍观点,在德国却是大多数人和立法不接受的个别观点,如吉耶克和海克的观点。(3)我国学者认为是已被司法普遍采纳的观点,在德国却是难以成立、基本上有争议或普遍不能认可的观点。比如“物权行为相对化趋势”的观点。(4)我国学者认为是否定性的结论,在德国恰好是肯定性的结论,如物权行为对善意第三人进行保护的制度。(5)对我国1929年民法对物权行为理论的采纳,以及对该理论在欧洲立法和国际立法中取得的认可和进展,国内否定这一理论的学者从未提及。(6)因为语言的关系,国内学者引述的资料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立法上否定该理论的日本。
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及其本来意义
主要来源于《比较法总论》及上引书。
(一)一般认为,物权行为理论的根源是学说汇纂体系。作为这一理论的创始人萨维尼早在1820年柏林大学讲学过程中已提出该理论,系统论述于其1840年出版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请注意这一段引文“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不够的,因此还必须加上物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其契约本质……该行为的契约本质经常在重要的场合被忽略了,因为人们完全不能把它与债的契约分开,那些行为常常是伴随而来的。”在萨维尼这段论述中包括了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1)交付是一个独立的契约;(2)交付中的意思表示是独立的意思表示;(3)交付必须具备外在形式。
(二)物权行为的内涵。1、区分原则。指物权的变动和债权的变动是两个事实,债权的变动要依据当事人间的意思表示一致,物权的变动要有独立的物权上的意思,而且还要有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来加以证明的原则。2、形式主义的原则。指物权变动的独立意思必须要依据一种客观能够认定的方式加以确定的原则。当事人发生物权变动时,有发生物权变动的排他性意思,由于发生物权变动的意思产生对第三人的排斥,所以要用公示方法把这种意思表示体现出来。3、抽象性原则。指物权变动不受其原因行为效力制约的原则。因为在物权变动中,物权变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