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7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难点: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两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提出:同学们知道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那么,宋朝时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和我们现在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学生回答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 (授新课)1.繁荣的都市生活 (1)传统节日与习俗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大相国寺是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 展示材料,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瓦子”和“勾栏”?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教师归纳总结:大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观察图片,图中的人物在瓦子做什么?(展示《清明上河图》)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热闹繁荣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现在,我希望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居陶俑的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的杂居是如何形成和发展?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3)宋元时期大都市 展示相关材料,如吴自牧《梦梁录》、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马可·波罗行纪》,提出问题:从上述材料看,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发展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大相国。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理解宋朝的传统节日。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的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杂剧形成的过程。 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繁荣的景象,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过渡:宋元大都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宋词也是当时喜爱的文学形式。 2.宋词 播放《念奴娇》,提出问题:欣赏《念奴娇》,你能说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 播放《如梦令》《声声慢》,提出问题:欣赏《如梦令》和《声声慢》,你能说出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如梦令》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声声慢》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