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它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铜壶上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我们能看出是什么样的场面?(战争的场面)2
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人拿着弓和矛之类的武器,他们站在城墙上,还有人在攀登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其中有人已经掉了下来,身首异处,这是陆战。我们看下面,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战争场面是非常激烈的,是惊心动魄的。铜壶上的刻画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1教育网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1)讲解:春秋时期,晋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激烈。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把晋国瓜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表明新兴势力在晋、齐两国取得胜利,也表明战国七雄并存局面的形成。
(2)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战国七雄”一目的内容,从中找出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名称以及参与国家。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前两次战役发生在魏齐之间,长平之战发生在秦赵之间。(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学生从图上找出战役位置)
(3)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同学们可以从军队规模、持续时间、用兵谋略、战况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
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是为争夺霸权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胜国以取得霸主地位为主要目标。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是一场吞并对方的战争,秦,国不仅要打败赵国,而且彻底把对方吞并,进而统一中国。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特点。
讲解: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战争本身的过程不同,而且战争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体现在战争中,就以逼迫对方在政治上臣服于自己为主(也曾把若干小国吞并)。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以“争霸”为主,战国政治是以“兼并”为主。历史在争霸过程与兼并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3.过渡: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都是生产发展的表现。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尤为显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商鞅变法”部分,找出它的内容和作用。
(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又称卫鞅,又叫公孙鞅,卫国贵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商鞅听说秦孝公诚意招贤,便去了秦国,三次面见秦孝公,畅谈政治主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左庶长身份开始进行改革。先用“立木取信”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后即开始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郎位,就是秦惠文王。同年,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他的亲眷也一起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事业却被继承了下来,最终促使秦国变成七国中最强的一国。
2.商鞅变法的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册1--8名师教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类的居住地》名师教学设计.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我们的远古祖先》名师教学设计 岳麓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朝的中外交流》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名师教案 岳麓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名师教案 岳麓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名师教案 岳麓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名师教案 岳麓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案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名师教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名师教学设计(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学有第22课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戊戌变法名师教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教案人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下册 1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下册 10 元朝的大一统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