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06检疫性害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检疫性害虫 鞘翅目:椰心叶甲、四纹豆象、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芒果果肉象甲、芒果果实象甲、红脂大小蠹、杨干象、双钩异翅长蠹、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 鳞翅目:苹果蠹蛾、美国白蛾、蔗扁蛾 同翅目: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松突圆蚧、枣大球蚧 膜翅目:红火蚁 双翅目:柑桔大实蝇、桔小实蝇、密桔大实蝇 鳞翅目:苹果蠹蛾 学名: Cydia pomonella (L.) 英文名:codling moth 分类:鳞翅目、小卷蛾科 简史与分布:原产欧洲大陆,现已传到世界大部分苹果产区。我国目前仅限于新疆苹果产区和甘肃的酒泉地区。 寄主:蔷薇科的仁果和核果类,主要有苹果、沙果、梨、海橖、胡桃、石榴、李、山楂、桃、杏等。 为害:幼虫早期蛀果能使幼果脱落。未防治的苹果被害达到84.3-98.4%。 生物学 发生特点:在俄罗斯北方年1-2代,南高加索及黑海沿岸2-3代,美国北方2代,南方4代;我国新疆库尔勒3代,石河子完整2代和部分3代。 越冬: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做茧越冬。 发生期:新疆喀什地区越冬幼虫3月底开始化蛹,4月底到5月上旬为盛期,5月中、下旬成虫盛,5月下旬第1代卵盛,5月底到6月初孵化盛,6月底至7月初化蛹盛,7月上成虫羽化盛,7月初至中旬为第2代卵期,第3代卵期在9月底至10月初。 产卵:散产,平均每雌产30粒,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而且喜产于北风向阳处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禁止从疫区输入苹果、梨等鲜果。溴甲烷熏蒸、或熏蒸结合冷藏以及γ射线处理可杀死各虫态。 防治要点: 果园管理:消灭落果中幼虫及越冬幼虫。 诱集幼虫:在主分枝下束草,诱集老熟幼虫入内化蛹。 生物防治:广赤眼蜂对第2代卵寄生率达50%;信息素诱集雄蛾 药剂防治:第1代卵孵化时用药,杀螟松、溴氰菊酯、辛硫磷等。 形态与为害状 美国白蛾 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 英文名:fall webworm 分类:鳞翅目、灯蛾科 简史与分布:原产北美,现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前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法国、朝鲜、韩国、日本。国内分布于辽宁、山东、陕西、上海等地。 生物学 寄主:多食性。幼虫可为害200多种树木和作物。主要为害阔叶树,特别是、白蜡槭、胡桃、苹果、梧桐、李、柿、榆和柳等。 为害:以幼虫取食树叶,并常群集树上吐丝做网巢,在其内取食,网巢可长达1米以上,形如天幕,故得名天幕毛虫。 发生特点:北美年1-4代。欧亚2代。以茧内蛹越冬。每雌可产500-900粒卵,产卵于叶背,呈块状,上盖白色鳞毛。幼虫7龄,1-4龄取食量小,5-7龄暴食。 化蛹:老熟幼虫下行,寻找隐蔽处化蛹,主要集中在树干老皮下及树周围的表土下和瓦砾中。 传播:以各虫态借助交通工具 形态与为害状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溴甲烷、磷化铝或氯化苦熏蒸 防治要点: 诱集防治:在5龄幼虫期,人工在树干离地面1cm处缚稻草或其他干草,引诱幼虫在其中化蛹,至化蛹盛末期,解下缚草,集中烧毁。 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点黑光灯诱杀。 化学防治:于2、3龄幼虫高峰期,统一行动,喷洒化学药剂,每代喷洒2-3次。敌百虫、杀螟松、敌敌畏等可用。 蔗扁蛾 中文种名:蔗扁蛾;俗名:香蕉蛾 学名:Opogona sacchari 原产地: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分布现状:已传播到北京、广州、海南、福州、南京、深圳、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在南方的发生更严重,在这些地区凡能见到巴西木的地方几乎都有蔗扁蛾发生危害。 国外分布:巴西、美国、意大利等 引入扩散原因:随寄主植物很容易扩散和传播,已在欧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等地区发现。巴西木是其重要寄主植物。1987年,蔗扁蛾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我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20世纪90年代传播到了北京。 寄主与为害 为害:蔗扁蛾食性十分广泛,威胁巴西木、一口红和鹅掌柴的根部,棕竹的根茎部,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的植物,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等。感染植物轻则局部受损;重则将整段干部的皮层全部蛀空。 食性广,寄主植物达60余种。小巴西木有抗性。有时可蛀入木质部表层,留下轻微痕迹;少数可从伤口、裂缝处钻入木段髓部,造成空心。幼虫有食土的习性。在肠胃中可见有土粒,粪便中亦有土粒。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很快钻入树皮上危害。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3~4代,在15℃时生活周期约为3个月,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可达8代之多。 幼虫活动能力极强,行动敏捷,蛀食皮层、茎秆,咬食新根。以幼虫在寄主花木的土中越冬,翌年幼虫上树危害,多在3年以上巴西木的干皮内蛀食。卵散产或成堆,每雌虫产卵50~200粒。卵期4天。 幼虫期长达45天,共7龄。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夏季多在木桩顶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