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佛教思想略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西游记》佛教思想略论      摘要:《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佛教思想在其中的体现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心性学说、救度观念、地域观念等佛教思想与教义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      关键词:佛教思想;西游记; ?      一、引言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因其雅俗共赏的性质,不仅在中国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 ?      佛教传到中国后,在流传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大,并与中国的儒道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成分。在文学方面,佛教的影响也很深。本文就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佛教影响,做较为深入的探讨。“西游”故事是因玄奖远赴印度求取佛经的历史事件而起,但在其流传过程中,却经历了一个渐渐远离历史事实的趋势,在发展中也采纳了不少不同时代其他文化、其他宗教的思想,并加上小说家自己的理解和见识。因此可以说,“西游”故事的发展过程始终与佛教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      二、《西游记》中佛教思想的体现 ?      (一)《西游记》中佛教的心性学说得到了充分演绎 ?      让我们回到“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人生道路,则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读过《西游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同十三回以后去西天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是不同的。在作者看来,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好比是“善心”迷失,“贪欲”膨胀了人心,而人心是个无底洞,这正是所谓“欲壑难填”。但“贪欲”恶性膨胀的结果,必然给自己带来灾祸。这种与后期孙悟空作比照的佛教“向善”思想,虽不能为我们轻易苟同,特别是抹杀了做为反叛者的孙悟空的那种彻底的大无畏的造反精神。但作者确实在于阐发佛家“放心”的一统教义,其用心是良苦的。 ?      (二)《西游记》中贯穿了佛教的救度观念 ?      《朴通事谚解》所载平话本《西游记》的相关残文说:“昔释迦牟尼佛,在西天灵山雷音寺,撰成经律论三藏金经,须送东土,解度群迷。”这里的“解度群迷”,表现的就是佛教的救度观念。到了百回本《西游记》,现实的功利目的和救度目的被完美地结合起来。地府崔判官就曾对唐太宗说:“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莫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这里“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正是将佛教的救度目的和世俗的功利目的完美结合的最好注脚。第十二回观音对唐僧说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正是为了能取得这救度世人的三藏真经,唐僧师徒才“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前往西天取经。正因为取经有着这样普渡世人的宏大目标,才使取经具有了崇高的意义。 ?      (三)《西游记》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罪恶源于心中” ?      佛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其实,人的一生当中,罪恶也许是来自一时之贪念。人性本善,一切的纷繁杂事都源于人们的看法而已。 ?      唐僧和三大徒弟,罪孽的产生只是当初的一念之差,一切其实都来源于自己心中的魔鬼,心中的魔鬼消失了,自己也就解脱了。 ?      例如猪八戒,色心起的时候,一切都是罪恶,例如第10回《试禅心八戒撞天婚》由黎山老母、观音、普贤和文殊四位菩萨变的 ?      美女对于师徒的引诱,就只有八戒的心魔在主宰,一念之差,差点要堕入轮回。但是当妩媚的“白骨精”的时候,八戒却是毫不犹豫地挥棒相向,尽管美色却是不曾动摇的。所以,这就体现了心魔的存亡其实在于自己的内心。心明如镜,那么一切都不会犯错的了。纵观整个《西游记》,大多数出现的妖怪都是因为一时的心魔升起,而给别人造成的麻烦与痛苦。但是,最后也遵循了佛家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理念。恶与善,其实就一念之差。 ?      唐僧之所以不辞辛苦去取经,是因为他相信佛法无边,相信佛法可以拯救世人。在路上的种种现象其实就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生活的无知与沉沦,这也就是吴承恩看到的社会弊端。他希望,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可以将整个社会道德带领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西游记》佛教思想的积极作用。 ?      (四)《西游记》的地狱观念,主要就是佛教的地狱观念 ?      在《西游记》中,地狱一共出现过五次:第一次是孙悟空被勾死人勾进地狱;第二次是唐太宗入冥;第三次是刘全阴间进瓜果;第四次是真假美猴王到地狱分辨真假;第五次是孙悟空到地狱取回寇员外的生魂。其中对地狱描写最为全面而又最为形象的,便是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作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