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复习 第七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doc

药理学复习 第七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篇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论 本章要点: 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化学治疗: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力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药: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抗菌谱:指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 杀菌药: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杀菌浓度(MBC)。 抗菌后效应(PAE):是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仍然持续一定时间。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结构及功能的干扰环节不同,其作用机制可分为: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等; 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 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等。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耐药性的种类 分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类。获得耐药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获得耐药性最为常见的是平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转移而来。 2、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主要有两类:① 水解酶 ② 钝化酶; 改变靶部位; 增加代谢拮抗物; 改变通透性; 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四、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同时考虑病人全身情况、生理病理情况及药物的动力学特点。 联合用药: ⑴ 目的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 ⑵ 适应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其它 ⑶ 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可获得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效果。抗菌药物大概可分四类: Ⅰ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等;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都有杀菌作用; Ⅲ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等; 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等。 Ⅰ类和Ⅱ类合用可获得增强作用;Ⅰ类和Ⅲ类合用可能出现疗效的拮抗作用;其他类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本章要点: 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掌握青霉素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掌握各代头抱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常用药物。 掌握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常用半合成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熟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的药理作用及常用复方制剂。 了解氨曲南的作用。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penicillin G(苄青霉素 benzyl penicillin) 【药动学】 青霉素G在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吸收极少;肌肉注射吸收快而全,分布于细胞外液,脑膜炎时可透入脑脊液;由肾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此过程受丙磺舒影响。 【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的β-内酰胺环与抗菌活性有关,而噻唑环与过敏反应有关。青霉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后,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抑制PBPs中转肽酶的交叉联结反应,阻碍细胞壁粘肽生成,使细胞壁缺损;另外青霉素还可激活细菌的自溶酶,从而使细菌体破裂死亡。 【抗菌作用】 青霉素G主要对G+细菌和G-球菌有效,特别是繁殖旺盛的细菌;对螺旋体、放线菌也有很强的作用。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真菌及病毒完全无效。 【临床应用】 主治G+菌感染,对G-球菌感染如淋病、流脑也有良效;对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感染也有特效。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症状: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过敏反应:为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单独存在时不引起免疫反应,但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耐药性:可由于药物靶位PBPs结构的差异而天然耐药;也可由于药物不能穿透到作用部位而引起;另外,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而水解失活β-内酰胺类。 (二)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母核加入不同的侧链可合成耐酸、耐酶、广谱、抗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