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杆菌属 PP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迟发型变态反应,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变态反应。 试剂:OT(oid tuberculin,OT) 旧结核菌素 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纯蛋白衍生物 PPD-C 由人结核分枝杆菌 提取 BCG-PPD 由卡介苗制成 方法:OT或PPD 5u(0.1ml)前臂皮内注射,48~72 h观察结果。 红肿硬结 5mm 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 红肿硬结<5mm者为阴性。 若两侧接种时,两侧红肿中,若PPD-C侧>BCG-PPD侧为感染。 若PPD-C侧<BCG-PPD侧为卡介苗接种所致。 PPD 方 法 结果判定: ⅰ. 阴性(-):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 硬结直径小于5mm。 ⅱ. 阳性(+):硬结直径超过5mm,而在15mm以下者。 ⅲ.强阳性(++):注射部位反应较强或硬结。直径超过15mm以上。或有水泡发紫、淋巴管炎及全身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阳性者表现为红肿硬结 ①检验卡介苗的接种效果; ②衡量机体免疫状态。 菌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 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ⅱ接种过卡介苗 ⅲ 应用: ⒈ 选择BCG接种对象和免疫效果的测定 ⒉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⒊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⒋ 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调查结核流行情况。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 直接涂片镜检:抗酸染色、金胺染色 浓缩集菌:离心沉淀 分离培养:2~4w观察菌落,生化、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豚鼠腹股沟皮下接种 快速诊断:PCR、核酸探针、DNA 、色谱分析技术、Bactec TB-460系统等 防治原则 预防(1)加强卫生管理,改善营养条件。 (2)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 (3)接种卡介苗(BCG) 治疗: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对氨 水杨酸、乙胺丁醇等 强调联合、足程、合理用药 本菌引起牛的结核感染。人饮用被此菌污染的牛乳也可被感染。一般不引起肺部感染,主要引起髋关节、膝关节及脊椎部骨髓病变及淋巴结感染。但由呼吸道吸入也可发生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同的感染。不易区别! 本菌的生物学性状及毒力与结核分枝杆菌很相似。 分枝杆菌属 掌握:分枝杆菌的共同特性和医学上重要的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类含量与其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和致病性的关系;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特异性预防。 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麻风分枝杆菌的致病特点、微生物学诊断。 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情况;麻风病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分枝杆菌属概 述 一、概念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从形态上看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杆菌,它在繁殖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称为分枝杆菌。这类细菌用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有抵抗盐酸和酒精的脱色能力,故又名为抗酸性细菌。 二、分类 根据国际分枝杆菌分类研究组(IWGMT)的方案将本菌分为三类: 缓慢生长菌 迅速生长菌 不能培养菌 分枝杆菌属的分类 三、共 同 特 点 1.细长略弯曲的杆菌,有分枝生长的现象。 2.无特殊构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3.不易着色,可抵抗强酸的脱色作用 (抗酸杆 菌)。 4.专性需氧,致病性分枝杆菌营养要求高,生 长缓慢(18~20h一代)。 5.致病性与菌体成分有关。 6.均引起慢性疾病,并都伴有肉芽肿。 ——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有致病作用。 第一节 形态与染色 1.形态:细长略弯曲的杆菌,有分枝;其特点是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平行相聚排列 。 2.染色性:G+ ,不易着色,但用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染色后,不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呈阳性(红色) 。非抗酸菌和背景被美蓝染成蓝色。 4.环境不利时(如慢性病灶、痰中或经过治疗,产生耐药性后,及陈旧培养物)菌体会出现串珠样颗粒状结构称为Much颗粒 。 3.无芽胞、无鞭毛,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