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导学ppt课件(含答案).pptx

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导学ppt课件(含答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 字词知识; 作者作品; 理解文题;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重点探究; 重点探究; 重点探究;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小大之狱 (4)牺牲玉帛 (5)登轼而望之 (6)公将驰之;2.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例:战于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例:肉食者谋之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二、阅读理解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 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施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甚矣,汝之不惠。 D.微斯人,吾谁与归?;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哪句?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考点;1.(2016·湖南长沙中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B.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是“巳蛇”后两位,应为“未羊”。C.考查谦敬词,“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D.考查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名惊蛰。”“春分”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2.(2016·山东聊城中考)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B.平民间的友谊称“布衣之交”;书法“二王”即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2子;“三元”指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状元。 C.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屈原》《芦花荡》《老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曹文轩、杨绛、奥斯特洛夫斯基。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以及名著阅读的情况。D项中的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而不是曹文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1.(2016·山东德州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