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原子、分子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3.知道水的净化过程及常用方法。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世界上水资源的概况
(1)分布广,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球),总储水量约为1.39×1018m3 (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其中海洋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陆地咸水0.97%;陆地淡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3)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
2.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居八十几位,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1)工业上,水的主要用途:原料用水、产品处理用水、锅炉用水、冷却用水、洗涤用水等,我们可以改变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源。
(2)农业上,发展节水型农业。
(3)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来源:①工业污染;②农业污染;③生活污染。
(2)防治措施:①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课堂练习:
1.今年,某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
2.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4.据报道,前一段时间太湖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快速繁殖生长,死亡腐烂湖水位下降后,太湖底泥上泛,使水体产生异味。为改善太湖水水质,除去水中的异味,下面所提建议不合理的是( )
A.人工捞藻,投加活性炭 B.加入大量生石灰和明矾
C.增加水量,促进水体流动 D.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确保达标后排放
答案:1.D 2.C 3.D 4.B
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比较
项目
纯水
天然水
特征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
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和颜色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举例
蒸馏水
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2、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加、沉、虑、吸、投(课本74页)
补充: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色素、异味、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几种净化水的方法
净水方法
原理
作用
净化程度
沉淀
使不溶性的杂质沉淀下来,并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低
↓ 高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分开;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除去;
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和臭味等;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二、过滤
1、过滤
(1)适用范围: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2)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
(3)实验装置:
(4)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具体过滤操作
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