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了凡四训综述
(姓名、生活年代)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生平)袁了凡(1533-1606),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二年(西元1533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西元1606年),本名袁黄,字坤仪;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世居浙江嘉兴的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他于明穆宗隆庆四年(西元1570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西元1586年)54岁中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令。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朝鲜烽火)万历二十年(1592),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
当时,刚好碰到日寇丰臣秀吉带兵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此时提督李如松掌握大明朝援朝军队的兵权,他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了凡先生因为这件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着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而李如松的军队,最后终于被日寇击败了;他想要脱却自己的罪状,反而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在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年)朝廷的“京察”(六年一度的京官核查)中,了凡被言官弹劾“不称职”,实际上是朝廷内部官僚集团的倾轧,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仕内,被迫停职返乡。
? ? 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
(对后世的影响)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嘉言善行 天地玄黄
嘉善才子袁黄(了凡),是一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袁黄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作为“平民思想家”,袁黄在当时家喻户晓,名噪一时。袁黄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被佛教界推崇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袁黄的言行经历对善书(流传于民间的阐述劝善惩恶的经典)思想的兴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评价) 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读《了凡四训》后,给自己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但是,海內外的书刊影像,特别是网络上各种介绍《了凡四训》和袁黄本人的文章时,又多以讹传讹,称袁黄是“江苏吴江人”的说法甚为流行。更为离谱的是把“了凡之先,赘嘉善殳氏”,说成是袁了凡入赘至嘉善殳家(实为袁了凡的祖父)。袁了凡的祖母殳氏竟变成了“袁了凡的妻子”,这更是对彭绍升《袁了凡传》中“了凡之先”的误解。
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袁氏家乘》和袁黄主编的明万历《嘉善县志》等有关文献资料,参考国內有关袁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袁黄祖居地、生长地进行实地考证,对袁黄与嘉善地方文化和嘉善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弄清渊源关系,厘清事实真相。
世居陶庄
袁黄的父亲袁仁在《家居八景赋》一文开头就说:“余家世居陶庄之净池。”袁黄的曾祖袁颢在《袁氏家训》文首即言:“予家世居嘉兴之陶庄。”袁黄在《重梓袁氏家训跋》中称:“吾家旧住陶庄”,袁黄《刻袁氏丛书引》则说:“予家世居嘉兴之陶庄,今析归嘉善。”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陶庄与净池,是袁氏家族的魂牵梦萦之地。他们在此发家兴业,豪侠尚义;也在此流离失所,历尽磨难。
世家鼎峙
陶庄镇古称柳溪,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嘉善最早的县志《正德嘉善县志》称其“土腴而谷嘉,西成之利,倍于他乡。”陶庄最晚在宋朝已成市,镇上建于北宋政和中(约1115年)的登瀛桥幸存之桥楹描绘道:“霄迎烟月,踏残百步。”宋元明初,是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地有“天下十八镇,柳溪第一镇”的民谚,反映了宋元明时陶庄镇的盛况。
净池是处于市中心的湖泊,5条主要河流在此交汇,民间称为“五龙朝阳”。元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