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教学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子兵法;;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祛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目 录;孙子及其孙子兵法简介 ; 南宋时,有叶适和陈振先对孙武确有其人表示怀疑;自此之后,对孙武出现了四种看法: a.孙武并无其人 清代一全祖望 b.孙武即孙膑 梁启超 钱穆 c.孙子是否就是伍员: 清代牟庭 d.确有其人 原自唐以后,清代孙 星衍 到目前来看,a,c观点无人认同,b观点也被山东临沂汉简解决 孙子确有其人目前普遍认同。 ; 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末年。相传其祖先是陈国公子——陈完,公元前7年因国内动乱逃往齐国,不久改姓田完。田完四孙名桓,字无宇,因二子率军讨伐莒有功,齐景公姓为孙氏,其人即孙武祖父。 孙子祖父孙书起成了军事世家,其父孙凭任齐国卿。 在孙武20岁左右时,因齐国“田、鲍四族谋为乱”孙武全家于公元前523年逃到南方吴国过隐居生活。 ; 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家族的陷害,也迁到吴国,孙武和伍子胥两家的不幸遭遇,使二人相互引为知已;伍子胥后成为吴王的谋臣,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出来见,见孙武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尤其所献兵书十三篇实为奇书,从而吴王对孙武备加赏识。 在伍子胥对吴王一再开导举荐下,吴王方确认孙武的军事才能,封为上将军,令其操练人马,准备伐楚。自此后,吴军果然成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之军。 ;2、孙子兵法十三篇 ; 孙子兵法从产生到现在已2500多年,因年代久远,在该书世代流传过程之中反复评点抄录,难免在增删过程中,渗入了后人的某些观点,这在全书部分篇章中可以察觉到,但这仅仅是极个别之情况,不影响对该书时代特征的总判断。 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是——计、作、谋、形、势、虚、争、九、行、地、九、火、间。孙子的军事思维,具有五大突出的特征:; 一是理智性——主张止戈为武,慎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是总体性——战争胜负多因素(道、天、地、将、法)综合考量,运筹;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安国全军; 三是辩证性——战略,战术问题,如迂与直,患和利,虚实,奇正,速久,巧拙等; ; 四是灵活性——“因利而制权”、“践墨随敌”、“兵者诡道也”、“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究”; 五是科学性——“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二、《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 中国兵学,在先秦和两汉时期受到特别重视,到宋朝宋神宗元丰年间得到传承与光大,官方明令颁布《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雕版刊行。 中国兵学文化的思维特色,在整体性、兼容性,思辩性等方面更为突出。 ;2、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 ;计 篇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