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超现实主义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超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超现实文学发展概况 超现实主义发源于二十年代的法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它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风靡了法国和西方许多国家的文艺领域,影响到诗歌、绘画、建筑、广告等各个方面,而且至今余绪绵绵,成为西方现代文艺潮流中重要的一脉。 一,超现实文学的产生 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背景; 1、一战后,面对这场帝国主义肮脏的战争和残酷的现实,许多敏感的青年知识分子苦苦思索,他们开始认识到“这场战争不是我们的战争,我们是被迫参加的,我们终于明白了伪善。” 2、以理性名义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其黑暗与腐朽早在19世纪已经暴露无遗,人们对它产生了全面的绝望,这种绝望又导致了对他的全面否定。 3、波德莱尔、梅特林克、尼采、叔本华等人的无政府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思想和反对教会和政府专制统治的运动给他们以深刻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一条崎岖之路。作为一种自觉的文艺思潮,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但在19世纪末,这种思潮的端倪就可见于一些著名的作家如内瓦尔、洛特雷阿蒙、兰波等人的作品中。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流派也给了它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当时在欧洲流行一时的达达主义,简直就是它的前身。这不仅是因为超现实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开始时都是达达派的主将而且还表现在反对达达主义思潮的直接继承上。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又称达达派,1916年首创于瑞士的苏黎世,是一个以激烈反抗传统思想、崇尚无政府主义而闻名于欧洲的文艺流派。它在法国和德国曾有突出的发展,以德国作家古戈-鲍尔和法国籍的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当-查拉为首。他们聚集在苏黎世的什皮格尔豪斯大街一号的“伏尔泰酒馆”,带了要求根本改变生活和文艺的愿望以及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思想,他们慷慨激昂,放言无忌,向一切现有的文艺传统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观念、逻辑、秩序、真理、理性,这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毫无价值的东西。”宣称“那种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一切表现形式——它的制度本身,它的逻辑、它的语言,都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他们把那个酒馆冠以伏尔泰之名,为的是表明对这位无畏的先驱者不屈不挠精神的崇拜。“达达”一词,是查拉偶然在一本词典中找到的,它的法文原意是“小马儿”、“没有任何内涵、小孩子发出的不知所示的摹拟声”。用这样的词来为自己的文艺思潮取名,除了旨在易记上口之外,本身也表明了他们的放肆和任性。 一战后,达达主义运动的中心转移到法国巴黎。代表性诗人有安德烈-布勒东、路易-阿拉贡、保尔-艾吕雅、菲力蒲-苏波等人。他们在巴黎组织了一个“绝对达达派”,以种种过激的手法来激怒来侮辱资产阶级经院派文明。他们以《达达》和《文学》为宣传喉舌,提出彻底扫除以往文艺流派中的“伪善”,要求破坏一切,甚至是新近才被认为是值得赞扬的东西。其自身的弱点和内部意见的分歧,使这个流派出现了严重的分化。1922年最后一次是在1922年在圣麦卡尔戏院上演了名为《胡子心扉晚会》,演出开始时,新近从达达主义转化而成的超现实主义中一些骨干分子在布勒东、艾吕雅的率领下跳上舞台,剧场顿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于是达达派终于偃旗息鼓,其中大多数成员随之转到了超现实主义营垒。 1924年,布勒东起草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在上署名的还有阿拉贡、艾吕雅、彼勒和德斯诺斯等人。这个宣言是是超现实主义纲领性文件,它强调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严格的、绝对的艺术方法,系统地提出了反理智、反美感、反道德标准的文艺观,充分重视潜意识的作用。认为人们只有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才能流露真挚的情感。后来超现实主义靠近法国共产党,主要人物在对待革命了有了分歧,布勒东不赞成革命,主将阿拉贡、艾吕雅赞成,这最终导致了内部的分化。 二、超现实文学的发展 布勒东的诗意小说《娜嘉》(1929),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1923年阿拉贡出版了诗集《不断的运动》,1926年又写了小说《巴黎的乡民》。都是超现实主义作品。 艾吕雅:《痛苦的首都》(1926)、《爱情与诗歌》(1929)。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家菲力蒲-苏波,也是重要的小说家,作品:〈一个白人的一生〉(1927)、〈伟人〉(1929)。 从1924年到20年代结束,超现实主义经过了一个发展的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布勒东为了保持这支队伍的“纯洁性”于1929年又发表了第二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可是这个宣言相对第一个来说,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他在宣言中突出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否定许多作家的写作经验,提出了目前“超现实主义最直接的任务就是抡着手枪走上街头,用尽平生之力对准人群射击”的激烈口号。在艺术上,他又想出要搞所谓的“超现实主义的通灵术”,准备乞灵于占星术和招魂术。这个宣言的发表,加速了内部的全面分化。艾吕雅首先离开,后阿拉贡因倾向革命,引起布勒东等人的不满,也不得不与超现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