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5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VIP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5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①,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 ①曲岸:曲折的池塘岸。 【简介】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这首《曲池荷》,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曲池荷》诗中的“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赏析】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2011年高考辽宁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 (1)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2)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3)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作者抒发的政治抱负。 3.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崇高精神。 2.掌握通假 (1)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 (4)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5)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 (6)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7)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显著。 5.词类活用 哀民生之多艰 哀: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固前圣之所厚 厚: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 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之意,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形容词用作动词 7.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在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广泛的尊崇。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两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帮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此时郢都“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江走去。屈原不可能回楚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汩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8.了解背景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