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克拉佩龙方程 设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某纯物质的两相呈平衡 则有 若温度改变dT,相应压力改变dp,两相重新达到平衡 则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 得 纯物质在恒温恒压下的相变是在无限接近平衡条件下进行的,为可逆相变 ---克拉佩龙方程 克拉佩龙方程反映了纯物质(单组分系统)两相平衡时,平衡温度对平衡压力的影响。 ---克拉佩龙方程 对于纯物质的固-液两相平衡系统 温度变化不大时 、 可视为常数 、 T1、T2分别对应平衡外压为P1、P2时纯液体的凝固点 【例4-4 】273K时,压强增加1Pa,冰的熔点降低7.42×10-8K。已知冰和水在273K、100kPa下的摩尔体积分别为19.633cm3·mol -1和18.0046cm3·mol -1,求水在273K、100kPa下冰的摩尔熔化焓。 解: 压强增加1Pa,冰的熔点降低7.42×10-8K,即 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将克拉佩龙方程应用于纯物质的固-气或液-气两相平衡 以液-气两相平衡为例: 假设气相为理想气体 克拉佩龙方程式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假定 为常数 ,对上式进行不定积分,得 由直线斜率可求得物质的蒸发焓 则 克-克方 程微分式 克-克方程 不定积分式 成线性关系 直线斜率 假定 为常数 ,对上式进行定积分得 克-克方程微分式 克-克方程 定积分式 定积分式可用于T1、T2、P1、P2和 的相互求算。 将处于相平衡的系统的相态及各相组成与系统的温度、压力、 组成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相图。 (1)相区: AOB----固相区 AOC----液相区 BOC----气相区 相区中 相数P=1 自由度f=2 三、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图4-1 水的相图 (2)相线 两相平衡 P=2 f=1 OB线---冰的饱和蒸气平衡曲线,OB线的理论终点为绝对零度(OK)。 OA线---冰的熔点曲线。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随压力增大略有降低。 OC线---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OC线不能无限延伸,当系统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只能以气体形式存在。 OD线---CO线的延长线,为过冷水(即温度在273.15K以下的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3)相点 O点---水的三相点 O点,水、冰、水蒸气三相共存。 f=0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为一固定值,都不能改变,否则就会引起相变。 图4-1 水的相图 蒸气压与液相组成的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由A、B组成的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 4.3 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1.蒸气压-组成图 二组分系统 C=2 f= 2– P + 2 =4– P P=1时 f= 3 一、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p-x图 液相线 气相线 气体 液体 气液两相平衡 ②相线 上方的直线为液相线,下方的曲线为气相线。 ③相区 液相线以上----液相区 气相线以下---气相区 气相线、液相线之间---气-液平衡共存区。 (1)相图分析 ①点 气相线与液相线在纵坐标轴上的交点分别表示 纯组分A和B的饱和蒸气压,为纯组分的气液平衡点, 其自由度f = C-P + 1=1-2+1=0。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p-x图 (2)杠杆规则 2.温度-组成图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沸点-组成图 (t-x图) 液相线 气相线 气液两相平衡 泡点线 露点线 液体 气体 外压恒定时,表示二组分系统气液两相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的相图称为温度-组成图。 气相线始终中在液相线的上方,即yB>xB。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沸点-组成图 液相线又称为泡点线,气相线称为露点线。 在温度-组成图上,组分A的蒸气压低,则沸点高;组分B蒸气压高,其沸点低。 上面一条为气相线,下面一条为液相线。气相线上方的区域为气相区,液相线下方的区域为液相区。气相区和液相区之间的区域为 气-液两相平衡区 (1)简单蒸馏 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将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物进行蒸馏,在沸腾温度下,气相与液相达平衡,蒸气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物质的组分,将此蒸气冷凝后收集起来,则馏出物中易挥发物质组分的含量高于原始液体混合物,而残留液中却含有较多量的高沸点组分。 3.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宣教.pptx VIP
- 天-猫-保-健-食-品-行-业-标-准复习进程.docx VIP
- 2025高考数学核心二级结论速记指南.pdf VIP
- 整理收纳讲座-整理收纳术.pptx VIP
- 中山建设工程造价指数指标2017-中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务网.PDF
- 提升幸福感的整理收纳术 日常生活劳动通用八年级全册整理与收纳.pptx VIP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测试题.pdf VIP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学习单元2-2驱动及冷却系统维护与保养.pptx VIP
- TCECS-铁路工程采空区防治技术规程.pdf VIP
- 齐齐哈尔市教管育理学会“十二五”课题申报评审书.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