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员工激励控制程序
龟形图过程识别:
过程 区分
FORMCHECKBOX 顾客导向过程
FORMCHECKBOX 管理过程
FORMCHECKBOX 支持过程
过程关联图
使用什么方式?
由谁进行?
(材料/设备/装置)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电脑、打印机、纸张
办公室
输入
输出
要求是什么?
过程名称
(要交付的是什么?)
员工绩效和调查问卷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满意度调查表和调查报告
如何做?
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方法/程序/技术)
(测量/评估)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员工激励控制程序
员工满意度
员工激励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掌握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建立促进创新的环境,使员工对公司质量目标的达成做出努力贡献。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和相关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3.引用文件
QP-4.2-0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P-8.5-02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行政激励:指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给予的具有行政权威性的奖励和处罚。
物质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以货币和实物的形式给予员工良好行为的一种奖励方式,或者对其不良行为给予的一种处罚的方式。
升降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职务和级别的升降来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
调迁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调动干部和员工去重要岗位、重要部门担负重要工作或者去完成重要任务,使干部和员工有一种信任感、尊重感和亲密感,从而调动积极性,产生一种正强化激励作用。
荣誉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授予的一种荣誉称号,或是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在一段时间工作的全面肯定,或是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贡献予以表彰。
示范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宣传典型,树立榜样而引导和带动一般的激励方式。
日常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经常地、随时地对干部和员工的行为作出是与非的评价,或进行表扬与批评、赞许与制止,以激励干部和员工的一种方法。
5. 职责
5.1 员工激励需求由相关部门提出,总经理批准。
5.2 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员工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上报。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根据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和需求,公司员工激励制度项目分为:行政激励、物质激励、升降激励、调迁激励、荣誉激励、示范激励、日常激励等。(见附件)
6.2相关激励目标由总经理确定,办公室告知。员工激励实施和执行的其它方法/方式:
①提出意见
②通过以下方式(如:改进建议、质量小组、零缺陷计划、张贴宣传/竞赛活动、培训、信息交流会等)达到在公司所有部门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6.3激励目标考核:
办公室主导、被考核部门协助按以下适用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对所考核的项目进行资料收集、统计和评估。
①从考核的主体上来划分,主要有:自我考核、同级考核、上级考核和下级考核。
A)、自我考核:指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的自我反省和评价。主要通过自我鉴定、述职等途径进行。
B)、同级考核:指同级人员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的评价。
C)、上级考核:指上级领导特别是直接领导,对下属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态度进行的评价。
D)、下级考核:指下级对上级的领导和管理进行的评价。
②从考核的内容和时空上来划分,主要有:综合考核、量化考核、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
A)、综合考核:指公司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部门的整体绩效和业绩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性评价。
B)、平时考核:指对干部和员工工作的平时表现和态度进行的评价。平时考核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健全的各种日常登记制度,并坚持执行,以便为综合考核和阶段考核提供详细可靠的客观数据。
C)、阶段考核:指对干部和员工工作的表现和态度进行周期性的、有规律的评价。一般根据行业门类、任务性质和不同的对象来确定
6.4为了解员工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规定的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司产品质量和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确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将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项目和内容以“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的形式列出,进行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工作。
6.5.1员工满意度调查项目和内容确定:
a) 工作方面(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场地);
b) 工作现场的安全性;
c) 设备与工艺技术;
d) 劳动定额方面;
e)培训方面(指员工对工作方面要求的知识、技能培训);
f) 公司对员工提出的有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论创造的基本特征.pdf
- 公共哲学研究的现状、溯源与展望.pdf
- 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pdf
-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pdf
- A Study of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pdf
- Non-Traditional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Outlook.pdf
- “Sovereignty as Responsibility”:Intellectual Sources,Evolving Paths,and Theoretical Debates.pdf
- Constructing and Conceptualizing “Interdependent Hegemony”in an Era of the Rise of the BRICS and Beyond.pdf
- Re-conceptualizing State Responsibility:Human Security Protection,Conflicts and Governance.pdf
- Shared Security:Chinese Perspectives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