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9 -
《考试说明》所示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主要用法表解
1、而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连词
可连接词、
短语和分句,表示
多种关系
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
有时可译为“又”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图穷而匕首现《荆轲刺秦王》
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川壅而溃《召公谏厉王弭谤》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劝学》
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 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
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劝学》
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乎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测度语气
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感叹语气
可译为“啊”“呀”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用在句中
的停顿处
可不译,相当于舒缓语气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财用于是乎出《召公谏厉王弭谤》
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师说》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用作助词
可作词尾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
3、何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疑问代词
作谓语
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作宾语
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客何为者?《鸿门宴》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作定语
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副词
用在句首 或动词前
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在形
容词前
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复音虚词“何如”、
“何以”
““何如”
用于疑
问句中
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何以”
即“以
何”,介
宾短语
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 么”“凭什么”等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4、乃
用法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副词
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可译为“于是”“就”“才”等
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聊曰(《荆轲刺秦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传》)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张衡传》)
情理上是逆转相背
可译为“却”“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可译为“仅”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译为“你”、“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判断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