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鉴别诊疗常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鉴别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一)基本症状 1.眩晕是对实际上不存在的自身或外界运动的幻觉。 (1)眩晕常为目眩感觉。 2.周围性眩晕 突发,症状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偶数小时,头位变化时症状加重,常伴恶心、呕吐、出汗或听力障碍。 3.中枢性眩晕 渐发,症状轻,持续,不受头位变化影响。 (二)可能伴随症状 1.乏力。 2.空间失定向。 3.耳鸣,听力下降。 4.恶心,呕吐。 (三)体格检查要点 1.生命体征 直立位和坐位双上肢脉搏,血压。 2.心血管系统 心率,节律,心脏和血管杂音。 3.腹部 肠鸣音,肛门指检(除外出血)。 4.眼 眼震(周围性眩晕:水平或水平旋转性眼震,直视可止住眼震;中枢性眼震:眼震可水平、垂直、旋转,如垂直单侧眼震提示脑干病变,连续,直视止不住眼震),瞳孔.眼底。 5.耳 外耳道,鼓膜,听力。 6.神经系统 颅神经,小脑功能。 (四)问诊要点 1.眩晕发作的特征、时间和身体位置变动关系。 2.伴随症状,如有无意识障碍、头痛及肢体运动障碍。 3.药物和化学品中毒史。 4.外伤史。 5.高血压病、颈椎病和长期耳病史。 【病因】 1.外周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原因不明,发作与头位有关);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美尼尔病(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急性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内耳药物中毒(氨基糖甙类,红霉素,奎宁,水杨酸制剂,速尿);晕动病(乘车船或飞机时发生,罕有眼震);外伤如鼓膜穿孔。 2.中枢性眩晕 听神经瘤(单侧听力下降,耳鸣,颅神经或小脑功能不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粥样硬化;小脑肿瘤,出血,梗塞,脓肿;颅后凹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高血压脑病;颞叶癫痫;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外伤:脑震荡,颅底骨折等。 3.其他 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中重度贫血;中毒感染性疾病;眼源性眩晕(遮蔽病侧眼球眩晕消失)。 【院前处理】 1.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2.建立静脉通路。 【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眼震试验:患者从坐位变为仰卧位,快速使头转向一侧,重复使患者头转向另一侧,观察眼球震颤特点及伴随症状。 2.听力评估。 3.血糖,心电图(糖尿病,45岁患者)。 (二)备选检查 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妊免试验(育龄期妇女);心电图;头颅cT或MRI(怀疑中枢性眩晕、颅内肿瘤及脑外伤时);血管造影(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正侧位片(怀疑颈椎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明确患者表现为眩晕。 2.区分中枢性眩晕还是周围性眩晕(见症状部分)。 3.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病因线索。 (二)鉴别诊断 1.头昏(患者常把虚弱、眼花、头重脚轻及站立不稳等不适描述为头昏)。 2.晕厥(突然短暂意识丧失。不能自控体位)。 3.糖尿病。 4.甲状腺功能减退。 5.化学品中毒(如酒精)。 6.神经官能症。 【急诊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建立静脉通路。 2.反复剧烈呕吐者,静脉补液。 3.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4.防止意外损伤。 5.有条件者心电监护。 6.各专科医师会诊。 (1)眩晕合并晕厥、昏倒、心慌、胸痛时,心脏内科。 (2)眩晕合并耳鸣、听力丧失时,耳鼻喉科。 (3)眩晕与颈部转动有关时,神经内科与耳鼻喉科。 (4)眩晕与起立、站立姿势有关时,神经内科。 (5)眩晕合并步态不稳、复视、视力模糊时,神经内科。 (二)缓解眩晕症状 1.苯海拉明 25~50mg,肌注或口服,q6h。 2.异丙嗪 12.5mg.肌注或静脉注射,q6h。 3.安定 2.5~10mg,静脉注射或口服,q8h。 4.氟哌利多 止吐、镇静、精神抑制,前庭抑制药;2.5~5mg,肌注或稀释后静脉注射,bid或tid。 (三)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留观指征】 1.症状未缓解或需药物控制症状者。 2.颅脑外伤。 3.眩晕合并发热。 4.中枢性眩晕。 5.各专科医师认为需要。 【住院指征】 1.难治性眩晕,伴恶心、呕吐。 2.患者因眩晕不能行走。 3.各专科医师认为需要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 【出院指征】 1.症状消失。 2.周围性眩晕且病情稳定。 3.首次眩晕发作患者,应专科门诊随诊。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