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的邀请》有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哲学的邀请》有感 开学至今一直在阅读《哲学的邀请》一书,整体阅读一遍之后,部分章节文字又进行了再次咀嚼,然相较于同门的阅读和读后感成文速度,着实感到惭愧。仅就一点浅显的体会与老师汇报交流。 首先想谈的感受源自于《法学方法论》课程的开设,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卡尔·拉伦茨著、台湾学者陈爱娥译的版本。然就译本本身,老师也指出其翻译并不妥当,文风晦涩,多处出现文法问题,我们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听讲也着实吃力。相较而言,《哲学的邀请》一书的译本,就显得难能可贵,译者林经纬在译后记中也写到“文字的表达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文笔流畅,力戒半中半洋、半文半白、哗众取宠、晦涩难懂的文风。”读书人与著书人交流的唯一途径便是语言,而语言之于读书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理解,不能理解一书之语言,又何谈理解著书人之思想。一部著作及其所承载之科学的传播,必然要经过语言翻译,而一部好的译本对于原著传播的意义其实甚为重大。 在我看来,萨瓦特尔采用也是的是一种邻家大哥式的风格来写作这部书,没有吓人的术语词汇犹如“内有恶犬,生人勿近”的警示牌让人望而生畏。他选择的中心话题譬如死亡、世界的起源、自由、美、时间等,也都是与我们密切相关、随手都可以触摸到的。整部书中,萨瓦特尔采用的也是展示思考的过程方式,关于某个问题,他是如何思索的,如何推理的,如何一步一步追问的,其间当然也穿插着历代哲学家的思维精髓。一路讲论下来,萨瓦特尔也往往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不过,因为本人之前在哲学方面确实毫无涉足,也没尝试过哲学思维模式,译本语言虽易懂,读起书不算吃力,然而每每思考“作者到底在说什么”的时候,确实就有些吃力。文中有些观点与平日积累的知识或认识有所重合时,着实产生共鸣;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读懂。 比如,在第十章《迷失于时间中》,萨瓦特尔引用帕斯卡的一段话“过去不应该让我们忧愁,因为对于过去,我们只能为我们的错误而悲叹。但是未来就更不应该影响我们,因为它与我们毫无关系,或许我们从来就不会到达那一刻。现在是我们唯一真正的时间,我们应该根据上帝的指示把它利用好……然而,我们这个世界是如此浮躁,人们几乎从来都不考虑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在和当下的一刻,而是只考虑我们将要生活于其中的那些时刻。因此我们总是不断努力地生活在未来,而从来不是生活在现在。”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则遥不可知,而今天是一个礼物,所以英文把‘现在’称为Present。”活在当下,似乎是时下很时髦的一个话题,但能做到的究竟有多少呢?大学教育中,我们不断教育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找准目标。做好规划,这是绝对应该的,只是是否更应该有人告诉大学生——走好脚下的路,就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我不知道有没有别人,至少我会说这句话,在学弟妹们请我去做名目繁多的经验交流的时候。 紧接着上面引用的帕斯卡的一段话,萨瓦特尔说“不只是在个人层面上,对过去的悔恨和对将来的担忧会破坏我们实实在在生活于其中的现在,我们同样能看到一些民族、国家和集体不惜牺牲当下的‘现在’,要为过去所受的凌辱报仇;或是以未来的幸福的名义而牺牲当前这一代人。(为什么这种不确定的幸福要比我们当代人的幸福更值得追求呢?)”对于这段话,我大体上是理解的;但对于作者所不提倡的“以未来的幸福的名义而牺牲当前这一代人”和“为什么这种不确定的幸福要比我们当代人的幸福更值得追求呢?”,跟我们一直所说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无冲突?我感觉是不冲突的,但是无法举出实例,因此也就是没太明白萨瓦特尔的这段话。 第九章《美的颤栗》中,萨瓦特尔写到“我们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乔尔乔涅为例,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再现了优美的人体之美,然而他也曾逼真的画过一位牙齿掉光的老态龙钟的老妇人的肖像——她在年轻的时候也应该漂亮过,因为这幅老女人画像的名字就题为《岁月流逝》。这幅画并不是要表现美,而是要表现岁月在美身上留下的痕迹。”岁月与美,本身都是无形的,可她们都在这老妇身上留下了痕迹;老妇终会死去,痕迹也便不复存在。那么,岁月与美是否就此消逝了呢?如若没有消逝,那她们又在哪儿?在另外若干个从少女到老妇的面容上,还是冬寒夏暑的轮回中,抑或是在人们的心里? 第八章《社会机器?大同世界?》中,萨瓦特尔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理性,然而却又是极其不合理的世界上。恶狼并不太多,存在的那些恶狼也并不是对人类和谐的最大威胁,真正的危险通常来自于发疯了的羊群。”恶狼是什么?羊群是什么?发疯又是指什么呢?这段话有种强烈的似懂非懂的感觉。 “承担我们的自由,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我们所做的事情负责任,甚至意味着有时候还要为我们试图去做的事情,或者我们行为的某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担负责任。自由不是一种类似奖赏的东西,热同时也是一种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