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密封 一、机械密封的安装和使用 二、机械密封故障分析 一、机械密封的安装和使用 据国内某炼油厂的一份密封失效统计数据表明: 1、密封本身问题(镶环不佳14,动环硬度不够9,K太大6,材质不对3,静环垫太紧3,密封面不平2,密封面太窄2)占34.5%。 2、辅助设施问题(没有冲洗23,冲洗管堵塞1,冷却水结垢3)占23.9%。 3、介质及工作条件不好(腐蚀加磨损10,有固体颗粒6,抽空4,密封面结冰4,密封结晶3,粘度太大2)占25.7%。 4、泵的问题(串轴4,振动大3,压盖垫坏2,密封箱面不平1)占8.8%。 5、安装问题(轴套垫漏5,压缩量小3)占7.1%。 后三项属于安装和使用的原因,合计占41.6%。 因此,必须认识安装和使用的问题。 (一)安装机封的泵的技术要求 1、转子部分 (1)轴径向跳动≤0.03~0.05mm 转子径向跳动:叶轮口环≤0.06~0.10 轴套等部位≤0.04~0.06(小直径对小值,大直径对大值) (2)叶轮应找静平衡,在3000r/min工作的叶轮,不平衡量应小于下表规定 (3)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还需检查转子的动平衡 单级泵的叶轮直径超过300mm 两级泵的叶轮直径超过250mm 允许剩余不平衡量可用下式计算 剩余不平衡量:μmax=635w/n W:轴颈的质量Kg n:泵转速r/min (4)对于弹性柱销式及其他用铸铁制造的联轴器,当直径超过φ125而总长度超过300mm时也需进行动平衡校验,允许剩余不平衡值仍用上式计算,式中w应为联轴器的质量。 2、各部件相对位置公差 密封腔与轴的同轴度0.1mm(即轴的径向跳动) 密封腔端面与轴的垂直度0.05mm 转子的轴向串量0.30mm 压盖与密封腔配合止口的同轴度0.1mm 3、与电机的同心度 电机单独运转时,其振幅不超过0.03mm 工作温度下泵与电机的同心度:轴向0.08mm,径向0.10mm 立式泵采用的刚性联轴器同心度:轴向 0.04mm,径向0.05mm 4、泵运转时双振恒值最大不超过0.06mm (二)安装密封前要了解泵及介质情况 1、泵型号及结构、支承方式(悬臂或双支承)、转速、转向及泵安装方面的情况。 2、泵内介质性质:如粘度、润滑性、汽化压力、腐蚀性以及是否含机械杂质、出现结晶等。 3、泵的工作情况:工作温度、进出口压力,密封箱中的压力、温度,采取何种辅助设施,泵运转中的振动,泵是连续还是间断运转等。 了解上述情况后,再检查配备的密封型式、结构参数、零件材料以及辅助设施是否合适。一旦密封失效,对分析原因也是必须的。 (三)机械密封的安装 安装步骤 (1)静环装入压盖,并检查端面与压盖定位面平行度(如图8-1用深度尺测四周l,max-min即为平行度)液态烃介质:≤0.02 油类介质:≤0.04 (2)动环和传动座的装配 (3)机封定位并紧固传动座(定位很重要,要保证压缩到工作高度) (4)装上带静环的压盖。静环及压盖内孔与轴外圆间隙沿圆周误差≤0.1,拧紧压盖螺栓,四周均匀用力,偏斜度≤0.04。 (5)盘车检查压盖、静环与轴是否有摩擦,感觉应均匀,轻快 (6)安装辅助设施 (7)打开泵入口阀,引入介质试静压,检查密封性。再缓慢盘车逐渐加快,一方面检查泄漏情况,另一方面排出密封腔中气体(很重要),最后等待开车。 (四)泵的抽空和汽蚀 抽空:泵启动前没灌泵、进空气、液体不满或介质大量汽化,这种情况下,泵出口压力近于零或接近泵入口压力,泵内压力降低。这叫抽空。抽空会让泵内接触零件和机械摩擦副发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剧磨损或零件移位而损坏泵及密封。 汽蚀:正在运转中的泵,由于泵内各点压力及温度的差异,介质中溶解的气体溢出或介质组分的局部汽化,同时在另外某些处又不断溶解和凝聚,导致泵内产生高速、高压、高频的水力冲击,这叫汽蚀。汽蚀使泵发出噪音,泵体振动,出口压力大幅波动,严重时损坏泵的某些零件:如叶片出现麻点或蜂窝状,叶轮耐磨环磨损或脱落,叶轮锁紧螺母松动,甚至断轴,抱轴等,机封发生失效及至损坏。 防抽空和汽蚀办法: 1、从工艺操作上减少(从稳定工艺操作条件入手) 泵的吸入管径应适当加大并尽量减少阻力损失;灌注高度要足够;吸入管路应防止气体的留存;一旦出现气体要能返回塔器,为此在进泵前需加一气体返塔的管线。 从工艺操作上,温度宜取下限,压力宜取上限,塔底液面不可过低,泵的流量要适中,尽量减小压力和温度出样较大变化。对入口压力是负压的备用泵入口阀门应关闭。 影响压力、温度的因素很多,单纯通过工艺操作避免抽空和汽蚀是不可能的。 2、注入式冲洗是解决汽蚀和抽空的有效措施 3、从机械密封结构入手 从密封结构无法避免汽蚀的产生,但可以减少汽蚀对密封的危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