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银行债务治理与大股东隧道行为研究.docx

政府干预、银行债务治理与大股东隧道行为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大股东隧道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更是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更有效的抑制该种行为自然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作 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务的治理作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作为大债权人 的银行,因为其所具有的与贷款企业较低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及较强的监督动力和能力等特征而成为 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现实中银行债务治理作用的实现是与一国的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的,其治理作用 是否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内生于其所处的制度背景。因此,正是基于这一思路,结合我国政府干预 的制度背景,本文从贷款利息和贷款续新两个方面来研究银行债务对贷款企业的治理作用。 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 2001-2009 年的档案数据,综合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结合政策干预及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背景,针对不同产权性质下公司的银行债务对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贷款续新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但贷款利息却没有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增强了银行的商业化特征,但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因为银行与贷款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其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的治理作用只能通过贷款续新实现。进一步,本文还考虑了政府干预水平对银行债务治理作用的影响。在考虑政府干预水平后,结果发现,在国有企业中,较低的政府干预显著增强了短期贷款续新的治理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干预水平低时,相应的市场化进程越高,银行经营独立性越强,并且相应地金融发展水平更高,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励;此外,银行债务发挥治理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贷款企业具有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在考虑了这一因素后,结果发现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较大时,只有长期贷款续新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且这种治理作用仅发生在非国有企业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较其余产权类型银企之间更为牢固,因此对违约风险较大的国有企业,银行在作用会伸出“援助之手”,而对处于相同境况的非国有企业,银行发挥的企业更类似于“落井下石”。 关键词:银行债务;大股东隧道行为;贷款利息;贷款续新;政府干预;违约风险 I II Abstract The tunneling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xpropriate the funds that should belonged to minority shareholding, and it leaves minority (including potential) investors unprotected and hence unwilling to invest. Ultimately, this will resulted in a relatively small public equity market of China. So it is vital to solve this problem via improving mechanis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ole of debt governance is still being investigating by many scholars. Among the creditors, as large creditors, they have the incentives as well as abilities to monitor the firms due to the low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banks and the firms. However, in reality, whether the monitor role of banks can be implementated or not lies o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based on this idea, combined with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ou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corporate go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