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管道异种钢焊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管道壁厚小于等于12mm。介质温度低于 425℃,在非合金钢,合金钢之间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接。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 施工现场应配有符合要求的固定焊条库或流动焊条库。
2.1.2焊材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或材质合格证,焊材的保管、烘干、发放、回收严格按《质保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焊条的烘干工艺按生产厂家说明书提供的参数进行,如无要求则按以下参数进行烘干:
序号
焊条类型号
烘干温度
烘干时间
保温温度
备注
1
E4315
350℃
1h
80-100℃
J427
2
E309-15
250℃
A307
2.1.3 焊丝使用前,应去除表面的油脂、锈等杂物。
2.1.4 保温材料性能应符合预热及热处理要求。
2.2 机具要求:
2.2.1焊机为直流焊机,焊机完好,性能可靠,双表指示灵敏,且在校准周期内。
2.2.2 预热及热处理的设备完好,性能可靠,检测仪表在校准周期内,且符合《质保手册》中的计量要求。
2.2.3 焊工所用的焊条保温筒,刨锤、不锈钢丝刷齐全。
2.3 作业条件
2.3.1 人员资格:焊工必须持有相应施焊项目的焊工合格证。
2.3.2 环境条件:
施焊前应确认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风速:焊条电弧焊小于8m/S
氩弧焊小于2m/S
b)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小于90%。
c)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0℃时,对不预热的管道焊接前应在始焊处预热15℃以上,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必须采取保暖措施。
当环境条件不符上述要求时,必须采取挡风、防雨、雪,保暖等措施。
3. 焊接
3.1 坡口形式及要求见:QDICC/QB126-2002。
3.2 焊接方法:
1)管径小于等于DN50的采用氩弧焊进行焊接。
2)管径大于DN50的管道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对非熔透性接管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
3)承插或角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
4)对有熔透性要求的接管焊缝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对非熔透性接管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
3.3 点焊
点焊时采用TIG焊及过渡方式,其工艺和焊材与正式焊接工艺一样。焊点数为2-5点,焊点厚度为70%壁厚且不大于6mm。
3.4 预热
对有焊前预热要求的管道在焊口组对并检验合格后,应进行预热,预热方法采用电加热,预热范围为坡口两侧各不少于100 mm,测温方式可采用测温笔或表面测温仪。
3.5 焊接工艺
3.5.1 非合金钢与含CrMo钢焊接工艺按15CrMo钢的焊接工艺。
3.5.2 1Cr18Ni9 0Cr18Ni9 00Cr18Ni9 0Cr18Ni9Ti与2205双相不锈钢之间的异种焊接接头,采用QDICC/QB103-2002《工业管道不锈钢焊接工艺标准》中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3.6 焊接要点:
1)每个焊口连续一次完成焊接。
2)有预热要求的焊口当中断焊接时应立即对焊口保温缓冷,重新焊接前按原预热要求重新预热。
3)其它钢种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背面应充氩保护,对于预制口管子两端可用海绵堵住,焊口处用医用胶密封,敞口长度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周长,对于固定口在管线长度较短时,应采用整体充氩,在管线长度较长,整体充氩困难时,在组对焊口前应在内部放置易溶纸,易溶纸与焊口距离尽可能远(以伸手最长方操作6为原则,且大于500mm),然后在坡口处采用局部充氩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在管子内部空气置换彻底,坡口处均匀氩气流出时,方允许焊接。
4)有预热要求的焊道,焊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外观检验且合格后及时进行热处理。
5)承插焊必须两遍成型。
6)焊接完成后,及时清理焊缝表面,进行焊缝外观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在离焊缝20一 50mm处打上焊工钢印(奥氏体不锈钢侧用无锌硫的涂料标注)。
4、焊接注意事项及要求。
4.1 焊条筒内不得存不同牌号的焊条,焊条在保温筒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4.2 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及电弧擦伤管材表面。
4.3 打底要控制好电弧,运弧及送丝要均匀,以保证焊缝根部熔合良好。
4.4 层间焊接接头应错开,层间清渣要彻底。
4.5 每道焊缝宽度不应超过25mm, 每层焊缝厚度不应超过6mm。
4.6 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
4.7 熔敷金属为奥氏体或熔基合金时,应用小电流,摆动幅度不能大于3倍焊条直径宽度。
5、焊缝返修
5.1 焊缝返修应由持证且有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担任。
5.2 返修前应分析缺陷性质,缺陷的长度和宽度,确认缺陷的部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