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说课 -数学教案.doc

关于《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说课 -数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说课     ?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1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现在高中立几第一章最后一节,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已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多面体、旋转体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1.2.1 从定理的证明过程,面面垂直可转化为线面垂直,就可以看到 数学的化归,降维思想。   1.2.2 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归纳思想,而这一思想中包含着重组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 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 教学 目标:   2.1 基础知识 目标: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变   式,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2 能力训练 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2.3 创新素质 目标: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及变式的 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组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4 个性品质 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3?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   重点: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    难点:判定定理的变式。   关键:本节课通过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4 教材处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即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联构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本课时为何提出变式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 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 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的和谐关系。   5? 教学模式   遵循 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启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 引导学生实践思维过程,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6 学法   6.1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6.2 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7? 教学程序及设想  环节  教学程序及设计   设计意图  7.1 设置问题,创设情景    1.提出问题:教室两相邻墙面与地面位置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验证两平面垂直的实际问题。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 引导)建筑工人在砌墙过程中,为了验证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常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和水平面垂直   1.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惊讶,困感,感到棘手;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的过程。2.我们知道,学习总与一定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7.2 提供实际背景材料,形成假说  1.在实际生活中,建筑工人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来检查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即若紧贴墙面的铅锤的线,如垂直地面,则确定墙面与地面垂直,否则不垂直。2.紧贴墙面的线?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期望回答:即此线在墙所在平面)3.由此实际问题如何抽象为 数学问题呢?(学生交流讨论,期望回答:若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平面垂直)  1.教师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思维的最邻近发展)通过问题引领,来促成学生形成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 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 数学符号和表达方式。  7.3? 引导探索,寻找解决方案  1.如何证明上述假说呢?从已学过知识可知,只能从定义出发。2.定义的实质是什么呢?即证明两平面垂直的根据是什么?期望回答:即证二面角的平面是直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做出呢?在本假说中,如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在哪里?(学生交流)期望回答:假说中已知平面的垂线故此垂线必垂直于两平面的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