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隧道基坑降水设计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 工程概况 2 二 地层岩性 3 三 水文地质条件 5 (一)地下水位 5 (二)地下水类型 5 (三)地下水水质及水化学 5 四 水文地质参数求取 6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6 (二)抽水试验的要求 6 (三) 抽水试验求水文地质参数 8 Jacob直线图解法 8 水位恢复法 18 (四)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24 五 基坑抽水井设计 24 (一)抽水井设计 24 (二)验算 25 六 结论和建议 26 一 工程概况 南京玄武湖隧道西起模范马路,东至新庄立交二期,不仅仅缓解了中央路等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车行不畅,交通拥挤的压力,还大大缩短了驾车时间,使从外地来南京的车辆不需要环湖绕行,而可以直接从玄武湖湖底穿行进入城区。新模范马路作为经五纬八主骨架的纬三路,其功能和职责是疏导城市东西部地区的交通,但因玄武湖的制约,目前是主干道中最短的一条(仅6公里),东西向交通转移到中央路,进而至北京东路、龙蟠路上。而目前,北京东路是东西向交通量最大的主干道之一;龙蟠北路主要负担城市东西部的联系,兼有城市道路与过境道路的双重功能。而这两条相距达3.5公里的道路,其中间没有一条可贯穿玄武湖东西向的主干道来疏解,大量由城市中西部驶向东部地区的车辆只得绕道北京东路、龙蟠北路行驶,使得环湖地区交通压力过大,而且加大了中央门、鼓楼、岗子村、新庄等节点交通压力,给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玄武湖隧道建成后,沿模范马路直行的车辆,如直接走湖底隧道,比目前绕走北京东路、龙蟠北路行程要减少1/2―2/3 隧道全长约2.66公里,其中暗埋段为2.23公里,总宽度为32米,为双向六车道,单洞净宽为13.6米,通行净高为4.5米。隧道穿过玄武湖、古城墙和中央路,到达芦席营路口后在南京化工大学附近出地面。根据设计,隧道通车后按满负荷计算,每小时可通行7000余辆机动车。玄武湖隧道总投资为8.37亿元人民币,是南京市规划“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区中北部,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为冲积平原。隧道途经水域部分,勘探期间水深度0.6~1.8,湖底淤泥厚度0.2~1.2m,湖水面标高l0.13m。隧道途经陆(岛)域部分,模范马路段地面标高10.19~10.47m;模范马路~玄武湖段地面标高10.24~12.16m,其间穿过中央路及玄武湖城墙;梁洲段地面标高11.29~14.78m;翠洲段地面标高10.16~13.31m;万人游泳池~药物园段地面标高 根据南京市工程地质图,南京市区古河道(古秦淮河)由鸡鸣寺与九华山之间进入玄武湖,后经许府巷、模范马路、三牌楼、大桥南路注入长江。隧道全线处在古河道范围内并于梁洲东侧横穿古河道河床,河床深槽中心在翠洲西侧,基岩埋深约41m,河床东西两侧为河漫滩,基岩埋深20~30m。 二 地层岩性 根据南京市测绘勘察院提供的报告地层如下: (1)第四纪沉积土层(层号①) ①~a淤泥:灰黑色,流塑,含大量有机质,有臭味,为玄武湖水底填淤积层,厚度最小0.1m,最大1.1m,一般0.3~0.5m ①素填土:灰色,褐黄色,软~可塑,夹碎砖及淤泥质填土,层厚0.5~6.5m,主要分布于梁洲、翠洲及玄武湖东西两侧陆地部位,模范马路段局部为杂填土。 (2)全新世沉积土层(层号②) ②~1a粘土~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局部流塑,层厚0.3~3.9m,呈不连续透镜体状分布; ②~1粉土夹粉砂:灰黄色、灰色,饱和,稍密,夹不等厚度的松散粉砂及少量薄层状粉质粘土,层厚3.0~12.8m,除G1、G2、G3及G39钻孔处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 ②~2a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夹薄层粉砂。层顶埋深11.9~12.2(标高8.23~-1.90m),层厚2.6~12.5m,仅分布于G10、G9钻孔以西线路段;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灰色,流塑,呈互交状,高压缩性,层底局部夹有小砾石。层顶埋深2.9~16.1m(标高7.40~-4.83m),层厚1.4~20.3m,仅分布于G26、G29钻孔以东线路段; ②~3粉细砂:灰色,稍密,局部中密或松散,夹少量薄层状粉质粘土与尚未完全分解的腐植物茎叶。层顶埋深11.0~29.5m(-0.87~-19.37m),仅分布于G7、G8钻孔以东线路段(东端缺失); ②~4粘质粘土:灰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层顶埋深27.8m(标高-16.85m),层厚5.7m,仅见于G36钻孔处。 (3)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沉积土层(层号③、④) ③~1粉质粘土:灰色、褐黄色,可~硬塑,中等压缩性。层顶埋深11.83~33.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