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重症医学科 陈仁山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心衰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心衰患者早期发现、准确诊断、综合干预和长期管理,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本方案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的心衰患者。
一、定义
200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并随年龄显著上升,65-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为1.3%。心衰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高,5年死亡率仍接近50%。
目前,我国心衰漏诊、误诊率较高,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心衰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对于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心衰的现状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作用,规范心衰患者临床诊疗行为,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
(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1.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新发心衰、急性心衰、疑难危重心衰的诊疗服务。收治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患者,对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形式,共同管理心衰患者,为疑难病例提供会诊并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开展心衰诊治的质控管理。
2.二级医院。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心衰患者的诊疗服务,为心衰患者提供规范的病情评估与监测、药物治疗、心脏康复。对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心衰恢复期患者、重症心衰病情稳定期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已明确的新发心衰患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管理慢性心衰患者。
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心衰中心建设,形成心衰疾病诊治网络体系,为心衰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诊疗服务。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心衰防治宣教,高危及疑似患者识别、稳定期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应当将疑似患者及时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慢性病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等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
(三)分级诊疗路径(图1)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怀疑心衰的患者。
(2)社区管理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及时转至二级以上医院救治:
①出现心衰症状体征加重,如呼吸困难、水肿加重;
②利钠肽等心衰生物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
③原有心脏疾病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加重等;
④出现新的疾病,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肾功能恶化、血栓栓塞等。
(3)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心衰患者每半年应当由专科医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4)对具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的心衰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转诊:
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心衰中医辨证治疗服务时。
②经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症状控制不佳或出现急性加重者。
(四)双向转诊标准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2.二级医院上转至三级医院的标准。
对疑难危重的心衰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当及时上转至三级医院救治:
①经二级医院积极治疗后生命体征不稳定;
②严重心律失常;
③严重合并症(如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④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有创检查及治疗,包括血运重建、心脏手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等;
⑤新发且需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案的心衰患者。
(四)双向转诊标准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3.三级医院下转至二级医院的标准。
(1)急性心衰恢复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启动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案。
(2)诊断和治疗方案已明确的慢性心衰患者,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和监测病情
4.二级以上医院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1)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合并症控制良好的心衰稳定期患者及终末期心衰患者(安宁疗护)。
(2)诊断明确,已确定中医辨证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