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考点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历史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②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2)社会原因 ①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③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④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⑤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北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把握“理” 朱熹(南宋)观点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程朱理学的观点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佛教) (儒家) 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影响: 程朱理学 陆 王 心 学 陆 九 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 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 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奋发立志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思想 哲学范畴 把握“理”的途径(修养论) 共同点 实质 内容 影响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来求“理”) “心即理也”“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求“理”)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考点3、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和谐; ②具有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自我约束; ④注重主观意志,强调自主自强, 消极:维护君主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阻碍思想进步。 ①尊卑等级的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宋明时期理学的特点 (1)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对比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的特点) 易错易混知识: 2、中国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1、宋明理学: ①孔 孟:使儒家思想理想化 ②荀 子:使儒家思想现实化 ③董仲舒:使儒家思想神化 ④程 朱:使儒家思想哲学化 思想家 朝代 概况 程朱理学 程颐 北宋 明道先生 “洛派”(11-12世纪)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