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pdf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姓 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专 业: 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 2000 级 层 次: 专升本 学习中心: 海南电大昌江远程教育学院奥鹏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 2016 年 x 月 xx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1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 摘 要] :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揭示了一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幼儿抓起。 习惯即是个人素质衡量的重要标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若是靠幼儿园或家庭单方 面的教育,通常来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家庭与幼儿园默契配 合,统筹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保证教育的一致,才能为幼儿的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 [ 关键词 ] :行为习惯 影响因素 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制的研究背景 1、家园合作制度 (1)概念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以幼儿健康成长及良好行为养成为共同目的,双方积 极主动地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配合,共同促进儿童的身 心发展的合作模式。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 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 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这充分预示了家园合作合作制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具有符合当前 时代教育特色的学前教育手段。 (2 )研究意义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揭示了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幼儿阶段抓起。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意识与习惯形成的两大主体环境,其各自都蕴 涵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和影响方式,双方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作用。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背 景,深入研究幼儿的成长环境因素,说明单向培养缺乏系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家庭和幼儿园应 该达成共识,采取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塑造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朝着 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 -- 身心健全和谐发展。 2 、新时代教育背景 (1)科教兴国对文化素质培养提高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 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而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 烈,加剧对人才的需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 : “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从少培养,少智且强,则国兴。为此可见文化素质 是幼儿培养的着重点,科教兴国战略对文化素质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双向合作培养是时代的教育趋势 在我国的早期教育中仍存在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问 题。其中在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摇篮,更是缺乏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存在封建的教育方式,一定 程度上束缚了幼儿心智发展。因此,家园合作制可以弥补早期教育观的短板,利用一切资源为 孩子提供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共育活动等多方面的措施,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 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对资源需求和培育的方式提出高要求,因 此家园共育的双向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是必然趋势。 2 二 . 幼儿行为的研究分析 1、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素 (1)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的成长环境由家庭和幼儿园两大主体构成。家庭是幼儿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接受教育 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家长扮演着幼儿人生首位启蒙者的角色。孩子出生后,几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