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 2.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OGO 第二讲 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三原则” 徐光启及其翻译 西方传教士及其翻译 洋务派的翻译:傅兰雅、马建忠 康梁的翻译思想 严复的翻译思想 中国启蒙时代的翻译理论 明末至民国初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徐光启(1562-1633)的翻译思想 “会通” 指对翻译之作的“领会”与“贯通”,也指将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学术传统的“融合”与“并蓄超胜”,强调翻译的社会功能。 “翻译”是起点,“会通”是实践,“超胜”是徐光启的最高追求。继承传统,而“不安旧学”;翻译西法,但又“志求改正”,这样才能超越前人,超越西人。 驳斥了汉语难译科技书的说法,阐明了汉语与世界上其它发达语言一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新力。 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28) 最早倡导科技译名统一,并制定了译名的具体规则。 论述了翻译科技书的选择方法,以及中西译者的配合问题 论述了中国必将靠翻译西方进步有用之书而获得新生与进步 马建忠(1845-1900) “善译” 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粗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 “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昭昭然也。” 梁启超(1873-1929)的翻译思想 “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日,择当译之本;二日,定公译之例;三日,养能译之才。” “译当译之本”,即译西国章程之书、译学校用之教科书、译政法之书;“定公译之例”,即统一翻译名词术语;“能译之才”在于“学”通,即通书中专门之学,以及“文”通,即对译文文字的通达和原文文字的精通。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称,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天演论》译例言,1898) 严复的“信达雅”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者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严复的“信达雅” “信” 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文学语言的忠诚。信、达、雅虽然只有三个字,但体现了作品、读者、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季羡林(2007:4) 对“信达雅”的评价 (一)“信”——译文须忠实于原文的内涵(意思、事实、语气、风格等)。(二)“达”——译文须尽可能充分地、明白晓畅地表达原文的全部信息。(三)“雅”——译文须用规范化的语言,并达到尽可能完善的文字(语言)水平,还要适合译入语使用群体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以使译作为其受众所便于理解、乐于接受或欣赏……“信达雅”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沈苏儒(2006) 对“信达雅”的评价 “信、达、雅”为三维准则,一则要强调“信、达、雅”是严复的自律准则,二是要说明“信、达、雅”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是一个标准之三维坐标……。这三维坐标的关系是:译文要“信”,辞必“达”意。辞要“达”意,必求“雅”正。 ——曹明伦(2007) 对“信达雅”的评价 “信、达、雅”为三维准则,一则要强调“信、达、雅”是严复的自律准则,二是要说明“信、达、雅”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是一个标准之三维坐标……。这三维坐标的关系是:译文要“信”,辞必“达”意。辞要“达”意,必求“雅”正。 ——曹明伦(2007) 对“信达雅”的评价 钱钟书: fidelity,intelligibility,polished style Eugene A. Nida: faithfulness, smoothness,elegance L. Venuti: Fidelity, clarity/comprehensibility, elegance/fluency “信达雅”三字的英译 Translation in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Martin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