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全国高考压轴题集锦
1.(安徽卷) 如图,曲线的方程为.以原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分别与曲线和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与点.直线与轴相交于点.
(Ⅰ)求点的横坐标与点的横坐标的关系式
(Ⅱ)设曲线上点的横坐标为,求证:直线的斜率为定值.
x
x
y
B
A
O
a
C
D
2.(安徽卷) 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以后每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备金数目是一个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那么,在第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以表示到第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Ⅰ)写出与的递推关系式;
(Ⅱ)求证:,其中是一个等比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3.(北京卷)已知集合,其中,由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
其中是有序数对,集合和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和.
若对于任意的,总有,则称集合具有性质.
(I)检验集合与是否具有性质并对其中具有性质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和;
(II)对任何具有性质的集合,证明:;
(III)判断和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福建卷)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与前项和;
(Ⅱ)设,求证: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5.(福建卷)已知函数
(Ⅰ)若,试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若,且对于任意,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设函数,求证:.
6.(广东卷) 已知是实数,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7.(广东卷)已知函数,、是方程的两个根(),是的导数.设,,.
(1)求、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有;
(3)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8.(湖北卷)已知定义在正实数集上的函数,,其中.设两曲线,有公共点,且在该点处的切线相同.
(I)用表示,并求的最大值;
(II)求证:().
9.(湖北卷)已知为正整数,
(I)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II)对于,已知,求证,
求证,;
(III)求出满足等式的所有正整数.
10.(湖南卷)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点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
(I)若动点满足(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II)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湖南卷)已知()是曲线上的点,,是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
(I)证明:数列()是常数数列;
(II)确定的取值集合,使时,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
(III)证明:当时,弦()的斜率随单调递增.
12.(江苏卷)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记为数列的前项的和.
(1)若,求证:;(4分)
(2)若,求证:为整数,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列的项;(8分)
(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使等比数列中有3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写出一个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分)
13.(江苏卷)设是不全为的实数,函数
,若有实数根,且都是的根,反之,的实根都是的根.
(1)求的值;(3分)
(2)若,求的取值范围;(6分)
(3)若,求的取值范围.(7分)
2007年高考压轴题集锦(答案)
1.本小题综合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知识,主要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直线的方程与斜率、抛物线上的点与曲线方程的关系,考查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12分.
xyBAOa
x
y
B
A
O
a
C
D
因为,所以.
由于,故有. (1)
由点的坐标知,
直线的方程为.
又因点在直线上,故有,
将(1)代入上式,得,
解得.
(Ⅱ)因为,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定值.
2.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我们有.
(Ⅱ),对反复使用上述关系式,得
, ①
在①式两端同乘,得
②
②①,得
.
即.
如果记,,
则.
其中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I)解:集合不具有性质.
集合具有性质,其相应的集合和是,
.
(II)证明:首先,由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共有个.
因为,所以;
又因为当时,时,,所以当时,.
从而,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
即.
(III)解:,证明如下:
(1)对于,根据定义,,,且,从而.
如果与是的不同元素,那么与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与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与也是的不同元素.
可见,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中元素的个数,即,
(2)对于,根据定义,,,且,从而.如果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