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过滤器捡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效过滤器检漏 高效过滤器 检漏 高效过滤器 有隔板:高效过滤器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或聚丙烯滤纸为滤材,经密摺而成。密摺的滤纸由纸隔板或铝箔隔板做成的小插件间隔,保持流畅通道,外框为镀锌板或铝合金型材,用新型聚氨酯密封胶密封 无隔板:高效过滤器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或聚丙烯滤纸为滤材,用热熔胶间隔,外框为铝合金型材、木框或镀锌板,用环保聚氨酯密封胶密封而成 高效过滤器相关技术参数 过滤效率:99.9%η99.9999%. 厚度系列:46、69、79、90、96、150、220、290等(mm)。 过滤器尺寸与风量关系表: 二:检漏 原理:对送、排(回)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现场检漏,应采用扫描法在过滤器与安装框架接触面、过滤器边框与滤纸接触面以及全部滤芯出风面上进行。 光度计法 光度计法: 原理:在待测高效过滤器的上游端发PAO气溶胶作为尘源,待气溶胶混合均匀后,用气溶胶光度计进行检测,当上游浓度值稳定后,把该浓度值设定为100%基准值。上游浓度值设定后,不要再调整PAO气溶胶浓度。用光度计在高效过滤器下游进行扫描,检测气溶胶浓度,此时的浓度是下游浓度与设定的上游浓度的比值,此比值就是高效过滤器该点的泄露率。 检测设备 气溶胶发生器:美国ATI,TDA-5B、TDA-5C。 气溶胶光度计:美国ATI,TDA-2H、TDA-2I。 测试步骤 上游测试孔的准备 如果静压箱自带上游浓度检测口,此步骤可以省略。如果静压箱没有上游浓度检测口,需要自己制作。上游浓度检测口示意图如下 上游浓度口制作:没有上游浓度检测口的静压箱 在静压箱上打孔,安装压缩空气接口 用压缩空气管连接静压箱到洁净室内 压缩空气管连接到洁净室内 用堵头将压缩空气管封堵,防止静压箱内空气流入洁净室 上游浓度确定视频 发尘位置选择 由于空调机组离高效过滤器距离较远,在空调机组内发尘,气溶胶能够充分混合,每个过滤器上游端的气溶胶浓度非常稳定,故选择在空调机组内发尘。为了避免中效过滤器阻挡掉大量的气溶胶颗粒,发尘的具体位置为中效过滤器后端。 中效过滤器后端有检修门的,可以直接将气溶胶发生器放置在中效过滤器后端;若中效过滤器后端没有检修门,可拆卸一块中效过滤器,将气溶胶发生器放在中效过滤器后端。 拆卸中效过滤器放置气溶胶发生器 建议发生器最佳放置 FFU发尘、扫描 发尘、测试上游浓度 将气溶胶发生器通电加热,使温度升到400℃以上。使用惰性气源连接气溶胶发生器,开启气源阀门调节气体压力在0.02MPa-0.06Mpa之间。待上游气溶胶浓度稳定后,设置此浓度为100%基准浓度。 上风侧气溶胶浓度宜达到20-80μg/l,浓度低于20μg/l会降低检漏灵敏度,高于80μg/l长时间检测会造成过滤器污染堵塞。(《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erosol challenge upstream of the filter should be between 10 mg/m3 and 100mg/m3. A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20 mg/m3 can reduce the sensitivity of leak detection. A concentration greater than 80 mg/m3 can give rise to excessive filter fouling over an extended test period.(《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Part 3:Metrology and test methods》ISO14644-3) 扫描检测 用光度计的采样头对整个高效过滤器的工作面(包括过滤器介质、过滤器边框、过滤器边框与静压箱之间、静压箱本身)进行扫描。扫描时,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小于5cm,速度小于5cm/s之间。扫描按直线来回往复地进行,线条间应重叠。 The probe traverse scan rate should not exceed 5 cm/s. The probe is thereby held in a maximum distance of 5 cm from the downstream filter face or the frame structure. Scanning should be performed over the entire downstream face of each filter,the perimeter of each filter,the seal between the filter frame and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